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
孩子的思维有两大特点:一是出自天赋,生来就有;二是在环境刺激下,可发展,随着神经系统的健全而日趋繁复、灵活
孩子的思维有两大特点:一是出自天赋,生来就有;二是在环境刺激下,可发展,随着神经系统的健全而日趋繁复、灵活。排除智障、脑残等特例,孩子的大脑发育在关键期(六岁前)呈现发散性、无阻碍的特点,即所谓天马行空的思维。关键期之后,受经验影响,开始选择性思维,目的性思维。按照这一基本规律,孩子在六岁之前,各种感官接触越多,大脑的思维能力越强;在此之后,思维受限越少,思维的创造力越强。童年的爱因斯坦和巴尔扎克即是此方面的绝佳例子:小爱因斯坦狂热地迷上指南针和神秘现象,辗转的求学生涯和母亲的精心呵护给他提供了自由思想的土壤;巴尔扎克是另一种典型,在文史哲方面思维异常,六岁即撰写两篇颇为专业的哲学论文。被母亲骂作废物点心,长期贫困潦倒的他用毕生精力构建了《人间喜剧》这个无与伦比的文学王国。
当然,我们不能奢望每家每户都出一个像爱因斯坦或者巴尔扎克这样的天才,但身为父母,我们必须清楚自己对孩子的思维形成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当我们愚蠢地埋怨着孩子不会独立思考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为孩子的思维发展提供过自由而广阔的空间吗?孩子的思维有赖于具体的人或物,孩子的思维也有着和成年人迥然不同的非经验性。在我们大人眼里这个世界的范围是有限的,也是比较无趣的,诚如一句西谚所说“日光下再无新事”,但这只是大人们的想法。在孩子们可塑可变的大脑里,一切人和物都是可活动、可变形、可拼接、可肢解、可化合、可交融、可分离、可再生的。惟其如此,他们的世界才比我们的更富有色彩,更充满生机。孩子为什么都喜欢看动画片,就是因为他们的形体、色彩、时空都较之真实世界更易折叠、翻卷、交错。
孩子满心欢喜拥抱的是一个较之现实世界更有趣的幻想世界。了解了这些我们又更能明白为什么孩子喜欢五颜六色的玩具,喜欢大自然,喜欢走小路,喜欢扮鬼脸,喜欢游戏,喜欢撒谎,喜欢恶作剧,喜欢和大人顶嘴……其实,这一切都是在锻炼他们的思维。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提供鲜活的现实素材,让孩子尽情地去接触,去安排,去摆平。不必和孩子认真,不必以成年人的判断来阻止、扼杀他们,除非他们因常识缺乏而面临危险。
仍以爱因斯坦为例,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小爱因斯坦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从不做违心的或骗人的事。为此,他受到同学们的讥笑,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诚实的约翰”。普通孩子喜欢玩带有竞争性的游戏,可是他却不喜欢参加。孩子喜欢打仗的游戏,喜欢看士兵操练,但是他却从小到大不喜欢任何和军事有关的东西。他是一个不想看到人类互相残杀的和平主义者。爱因斯坦家的住房周围有花园,他经常一个人长时间地蹲在花园角落的灌木丛里,用手抚摩着小叶片或者凝视着匆匆跑动的蚂蚁。他很小就喜欢冥想,想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一次,在依萨尔河岸野餐时,一位亲戚说,小爱因斯坦很严肃,当其他的孩子都在互相玩耍、逗乐时,他却独自坐着看湖的对岸。母亲玻琳深情的为自己的孩子辩护:“他是沉静的,因为他在思索。等着吧,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个教授!”那位亲戚感到可笑,但也理解母亲的心情。教授!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有那些聪敏的人才有可能得到这个荣誉的称号,这个连话都说不好的笨孩子能成为一个教授吗? 可后来的事实我们大家都知道了,爱因斯坦成为了整个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我曾在课堂上给不止一届的学生读过介绍爱因斯坦童年故事的《小笨蛋还是小神童》一文,并指出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横空出世的天才大师,一则是因为他神奇的大脑天赋,二则是因为他在幼年时遇到他生命中的三位贵人。其中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母亲。是什么力量让这位伟大的母亲执着地认定自己的儿子是一位超常的天才?没有科学依据,一切靠的是爱。
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把爱因斯坦放到任何一个不宽容,缺乏爱心的家庭,那么任他大脑再超常,他只能被当作一个弱智儿童去对待。而最终的结果是,他一定会如大家所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弱智,终其一身。这不是危言耸听!在此,请允许以印度狼孩为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八岁,年幼的一岁半。大概都是在生后半年被狼衔去的。两人回到人类世界后,都在孤儿院里养育,她们的言语、动作姿势、情绪反应等方面都能看出很明显的狼的生活痕迹。她们不会说话,发音独特,不是人的声音。不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两脚或两手、两膝爬行。她们惧怕人,白天她们一动也不动,一到夜间,到处乱窜,像狼那样嚎叫,这两个狼孩回到人类社会以后,辛格牧师夫妇俩为使两个狼孩能转变为人,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遗憾的是,回到人间的第11个月,其中一个就死去了。另一个在两年后,才会发两个单词。她动作姿势的变化也很缓慢。到两脚步行,竟费了五年的时间。最终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在大脑结构上,狼孩和同龄人没多大差别。只是因为狼孩长期脱离人类社会,大脑的功能得不到开发,智力也就低下。从狼孩的故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大脑的生理状态,而更多地受到后到成长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孩子会不会思考,他的思考水平如何,这不在于父母本事有多大,而在于他是否拥有正常的生活体验机会。正如一句古诗所咏:“为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父母,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请你放他独立做事,独立设计人生,独立面对风风雨雨。而你,只是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出现,默默相助。其实,这并不仅仅是教会孩子思考,而是要教会孩子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