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专题 > 关于阅读的作文 >

文学的阅读意义——浅评《儒林外史》(3500字作文)

2014-08-16 
文学的阅读意义——浅评《儒林外史》 常彬(深圳市育才中学2004届学生)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

本篇文学的阅读意义——浅评《儒林外史》,本文作者为常彬,是一篇小学生作文,全文共计35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文学的阅读意义

——浅评《儒林外史》

常彬

(深圳市育才中学2004届学生)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它一方面为国家选拔人才,另一方面又戕害了无数人,说到底,是有缺陷的教育制度、有缺陷的选拔制度、有缺陷的考评制度对社会的危害。在科举制度结束以后,仍然可以见到它的余震。当今时代,许多人在考试的体制下重复上演着《儒林外史》里面描写的一幕幕。《儒林外史》里的封建科举制度的大庙堂,依旧人丁兴旺、香火连绵。《儒林外史》里描写的各种悲剧,不是没有重演的可能。

有的人,取得了高学历然后压榨没有取得高学历的人,包括以自己的高学历来嘲弄没有取得高学历的人。这就像《儒林外史》中的滥用“职权”和滥用“特权”——通过科举制度压榨百姓的人:前一种比较典型的是王惠,在《儒林外史》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中,就任南昌太守的王惠,对百姓横行霸道,于是老太守的儿子用以前衙门里的“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改为“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用以讽刺王太守,王太守竟然也厚颜无耻地接受了。第二种比较典型的是严贡生。严贡生这个人物,通过科举制度,虽然没有得到职位,但是得了一个“贡生”的虚名,于是便利用自己和官府的关系无耻地压榨百姓。和王惠不同,王惠是滥用“职权”,严贡生是滥用“特权”。他自己家的一头猪误跑到了邻居家,便强行对方把这只猪高价买下来,等这只猪长成了一只肥猪,他又把这只猪引诱回了自己的家里,还把来讨猪的邻居打折了腿。从他自己的角度来讲,不仅是别人帮他把他的猪养大,让他省去了养猪的资本,还让他赚走了“卖猪”的钱。

有的人,为了取得高学历,变得精神失常,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教授的女儿,为了考上研究生,不惜一切代价努力,最终因屡次失败,已经不得不进入精神病院调养,有的人,为了取得高学历,不惜冒着毁掉一生产的危险来进行各种舞弊;有的人,甚至轻视生命,比方说,2003年有人在数学高考结束后,跳楼自杀。其实现在这就相当于《儒林外史》中的不举成恨和中举发疯——因科举制度精神失态的人。这样的人物在《儒林外史》中有两个,分别是周进和范进,此二人的事迹可谓妇孺皆知,周进和范进过了大半生,都还只停留在科举体系的初级阶段,此二人均穷困潦倒,受尽凌辱。周进中举前,打扫王惠吃剩的垃圾,然后参观贡院,用头撞号板,苏醒后大哭大闹;范进中举前也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家中还可以饿三天,中举后,范进高兴得发疯了,更有一点,才几个月的时间,范进立刻变成了一个富人,家中什么都具备了。周进范进二人,分别因为“不举”和“中举”导致精神失态,我们可以说,他们是因为过于看重科举的功名,也可以说,他们是过于穷困潦倒,想通过科举来改善生活。但是,无论怎么解读,其最根源的问题,还是在于科举制度本身对文人的戕害。那么我们当今的某些因为“不举”而伤心欲绝和也因为“中举”而欢呼雀跃的人可以体现什么呢?当然也可以反映出当前的考试制度的对某些特殊人群的伤害。

胡屠户也是一个成功的文学典型,范进中举前受到丈人胡屠户的百般凌辱,中举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也大转变,一口一个“老爷”。就算历史上真有胡屠户这个人物,他也是一个幸运的人,幸运在哪里?在当今时代,胡屠户“宗庙”里的香火非常旺盛,可以堪比和胡屠户同朝代的李贽、王世贞、张居正等名臣名士受人“膜拜”的程度,胡屠户的子孙比那些名臣名士们的子孙还要多得多!我高考考上了大学,虽然考上的是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这所三本学校,虽然我考的是专科,但我毕竟是考上了,是“中举”了,于是我这个专科生一时之间受到许多“英雄”级的待遇,很多我周围的长辈见了我,总是一口一个“榜样”,当时的我没有看出他们的本质,总是用文字赞扬他们。2008、2009,我连续两年考研失利,虽然我报考的是重点高校华中师范大学本部,虽然我报考的是硕士,虽然当时我本科已经毕业,比原先那个受众人赞扬的专科生的学历还高,但是我考研毕竟是没考上,毕竟是“落榜”,于是,我周围的那些长辈们对我这个本科毕业生的态度急转直下,说我丢尽了我家的脸,有的还朝我的脸上吐口水。但当时的我,还是没有看清事情的背后,我便一味反思我自己是什么地方做错了,每次受侮辱都是忍让,还经常在被侮辱后主动找机会向对方道歉,企图恢复过去的和谐,但总是无法得到原谅。直到2010年,当我侥幸考研成功后,我周围的长辈们,其中一部分对我的态度又一下转好,一口一个“他真的是民俗专家”,于是那个时候我便看穿了对方的本质,一律没有理睬他们的各种赞誉。这种“胡屠户”式的人物,在当代仍然如此屡见不鲜,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性的方面,还有个人经历、思想的方面,个人修养的方面,等等,这里我们先不谈。但我相信,有一个原因,就是考试机制的弊端。

我周围有着这么多“胡屠户”式的人物,我一下子就想到《儒林外史》中的胡屠户,倘若我没读过这部小说,那么我的思想可能会进入另外的误区,或者就被这样的人所迷惑,或者会被这样的人气得精神分裂。但正因为我读过这部小说,正因为我记住了胡屠户这样一个文学典型,我才有点看得开我周围这群“胡屠户”们的所作所为。由此,窥见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也就是文学和生活的辩证关系。还能体现文学作品对我这个文学接受者思想认识的指导作用,从而调节接受者的心境,我想,这也是文学的对我们读者的一个意义吧。

当然,《儒林外史》中,还是有一些文学形象是正面形象,他们被后人认为属于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形象的,比如庄绍光、比如杜少卿,特别是杜少卿,许多研究者都指出这是作者的化身,或者是作者对于自己未来形象的寄托。杜少卿虽然身世显赫,却如莲花一般出污泥而不染,而且,杜少卿的种种行为,从封建礼教的角度讲,很有些离经叛道,甚至可以体现出民主主义的思想。他看不起科举,瞧不起功名,他嘲讽仗势欺人者;他称病拒绝做官;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这些言行,与《儒林外史》上追逐功名利禄的风气恰成鲜明的对照。杜少卿在许多地方还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他用普通的人情来解释诗经说:“《诗经》上《溱洧》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他反对多妻制,认为破坏了人类的自然平衡,他敢于在封建社会那个窒息的时代在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这是一个具有一定程度个性解放思想的文学形象。

解读一部文学作品,既要站在文学作品中的时代背景、作品想要表现的时代背景,还要站在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解读。杜少卿的这种思想,在杜少卿生活的时代,乃至《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生活的时代都是和官方思想格格不入的,但是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这种思想无异于是进步的思想,是超越了时代的思想,当时的封建礼教的思想是有悖于人性的思想。虽然这种思想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但是它却体现了人性的本能需求——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人的本性的张扬。这也是每一个人正常的需求,我们通过杜少卿的这个形象,也可以反观当下生活,例如,我们是不是同样受到一些不利于我们幸福生活的思想或规定的束缚,怎么样对待生活中的各种规定,能不能像杜少卿那样超脱条条框框,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顺心自在地生活,等等。这也是古典文学对当下生活的阅读意义。

《儒林外史》通过种种正面和反面的文学形象,指引读者什么是更加幸福的生活,该怎么样向幸福生活靠拢。我们知道,文学是人学,文学关注的是人,关注的是人生活的幸福、人的自由度。文学的功能就是让生活更加美好。正是因为文学有着上述的价值,文学的意义更多的在于,每个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人,从文学中吸收营养,反观当下的生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怎样去分析、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不顺,从而用文学构建精神家园,升华精神境界。而且我越来越相信,一个人,拥有美好充实的精神生活,可以弥补很多物质生活中的缺憾。文学通过调节我们的精神世界来指导我们改善生活,让生活更加幸福,我相信,这就是文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

2011年8月21日星期天凌晨两点半 于深圳蛇口翠薇园

文学的阅读意义——浅评《儒林外史》 常彬 34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com/zuowen/ 更多阅读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com/zuowen/yuedou/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