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华夏赞乡土情,本文作者为网友,是一篇高中作文,全文共计14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华夏赞·清明节
回望5000多年前的华夏文明,历史的足迹给这条长河镌刻上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印迹,中国传统节日便是其中最为瑰丽的篇章之一,传统节日记录着古人对神灵的崇拜,对伟人的追忆,对未来的憧憬,它们为中华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春节,洋溢着幸福的芬芳,充满着辞旧迎新的喜悦;元宵,万家灯火辉煌,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灯的海洋中,老人孩子笑声朗朗,尽显欢乐详和;中秋节,代表着全家团圆,一家人共赏一轮明月,共沐一片月色,好不惬意。然而,在许多人眼中,清明并不是幸福的代名词,而是伤感与离别的载体。
夜闻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之子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还有杜牧轻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清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节日呢?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流亡在外。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原来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谁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始终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在他的衣袖里发现了一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人们都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可见清明的原意是希望君主能够清正廉明。到了唐代,“清明”渐成春游踏青的代名词,且历代承袭成为习惯,人们在这个时节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其乐融融。孩子们最钟情的,则要数放风筝,有的风筝上还装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祭活动的联系更为紧密。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把这一天也作为祭奠烈士,缅怀革命先辈的重要日子。曾记得去烈士陵园扫墓,站在烈士墓碑前,脑海里浮现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而今英雄已化为一堆黄土,原本和煦的春风,此时也会觉得刺骨。清明啊,此情此景,难怪人们会忘记了你的本色。
一个节日,象一尊佛,
走了几千年,坐在四月。
等无数眼泪来把自己淹没,
捧几把黄土,烧一堆火。
让身躯折叠,反复垂下头颅,
看那些黑色的蝴蝶,飘起。
又轻轻落下停歇。
一颗心,和桃花同时盛开,
又默默零落。
华夏赞乡土情 李璨 14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com/zuowen/ 更多赞歌、赞颂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com/zuowen/zangezan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