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专题 > 关于故乡的作文 >

纸上的故乡(1600字作文)

2014-06-27 
纸上的故乡 我老家在浦阳江边,据说此江在解放前有“浙江小黄河”之称,解放后许贤乡首任乡长发

本篇纸上的故乡,本文作者为佚名,是一篇高中作文,全文共计16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纸上的故乡

我老家在浦阳江边,据说此江在解放前有“浙江小黄河”之称,解放后许贤乡首任乡长发动全乡乡民搞社务工,分批抽出一定的劳力,在浦阳江西岸,花了一年时间筑起了一道底宽十二三米,顶宽三四米,西起与富阳县交界处的石门,南至与村桥乡交界处的丁家庄,绵延10多华里的江塘。后来此塘与原戴村区的村桥、戴村、、大桥、河上、楼塔等乡镇的江塘莲在一起,好似北方长城一般,共同拒绝浦阳江、永兴河水的侵袭。从此,历经几代,每年梅雨季节固定拜访的浦阳江洪水,被这一条泥龙遏制住了泛滥。乡民从此记住了一个人名,口口相传,至今述说。

江塘还可当作公路使用,那时连接全乡各村的是不过2、3米的机耕路,通往县城没有机耕路,只有江塘,还是要到戴村凌桥头的永兴河上第一座8米宽的杭金线上的公路桥绕行,本地与对面的义桥镇只有浮桥连接,黄梅季节一到,雨水骤增,为了安全,临浦航管站下令撤浮桥,改渡船。那时去一趟3里外的义桥也挺不容易的。

也许是为了绿化,也许是为了保护江塘,不知什么时候起,江塘临浦阳江的一侧长满了芦苇,我们当地人叫芦竹。每年芦苇开花时节,是我们小屁孩最最得意之时。大人在生产队劳作,回到家已是傍晚时分,天早已昏暗,根本不知道白天淘气的我们干的“好事”。我们经常拿芦苇的柳形叶子编织成“迷彩服”,摘下芦苇最高枝头的圆锥白花,往往两束,左手一束,右手一束,迈着八字步——装老。有时,我们还在芦苇丛里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尽管冒着危险,因为芦苇丛里经常能看到蛇花,那是一种红里透黑的魅力之花,家长再三警告,不要去触摸那花,狠毒。美丽不是好东西,也许是儿时落下的病根。

芦苇除了美观、给小孩当玩物外,等到成熟季节,生产队决定结束芦苇光彩的一生。男劳力把它们砍倒,女劳力扯去黄了的枯叶,用稻草绳捆起来,小队长和小队会计负责号称重量,小队出纳按每户人家实际人口分摊芦苇竿的实际重量。等到夕阳西下,大人们用双轮车把芦苇竿装到家里去,准备给自留地上的四季豆、南瓜、豌豆搭棚,支撑一下柔软无力的绿色。把枯叶当柴火,是我们平原地区极好的过冬暖色。

等到来年春天,3月中、下旬时候,芦苇从地下根茎长出芽,4—5月大量生发,9—10月开花,11月结果。芦苇一年一度的韭菜似的轮回,给家乡平添了一份记忆。利用多余的芦苇秆卖给停靠在浦阳江的外地摇船佬,是生产队的生财之道。听摇船佬讲我们穿的衣服,吃的药,供销社出售的肉制品,都是芦苇做的呢!我瞪大像黑蚕豆一样的眼睛,把小脑袋拧在水稻土里也不相信,只有过年时才能享受到的美味与我们熟视无睹的芦苇有联系。只有天晓得名,也许摇船佬寂寞时,跟我们小屁孩开个并不令人发笑的玩笑呢!

现在的江塘,临江一侧已经浇筑了水泥混凝土,塘面也已经是柏油路,加宽了许多。塘的内侧铺满了以前只有城里公园才有的草坪,内侧底角往耕田里延伸了5米宽的塘渣石子作保护。江塘从5年一遇的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我的父亲,一个人民公社时期的大队长,从此不用再在梅雨时节,叫上大队民兵连的基干民兵,没日没夜盯着浦阳江肆虐的洪水,准备用菜色的身体抵御。

有学生碰到练习卷上的一题阅读题,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他指着文中的“芦苇”一词,问我是什么意思?我一时语塞,到哪里去寻找曾经辉煌一时的芦苇。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片景象:沙沙的风中,一排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左右摇摆。顶端一簇绿白色,好似蓝色天空中摇曳的白云。一群脸色黝黑,脚踩泥巴,身披迷彩服,用细嫩芦苇管吹出自以为是的音乐,把童年的快乐演绎。我把它说给学生听,学生问,是哪部电视剧?我狡黠地笑了,不告诉你们。

芦苇做成了记忆,再美的景致也成了书中的图案,影视剧中的一角。纸上的故乡,是我血液中的凝固,笼罩在繁华之中,供我深夜失眠。

纸上的故乡 佚名 16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com/zuowen/ 更多故乡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com/zuowen/guxiang/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