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部电影,叫做《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是一部影响很广泛的励志片。
由幸福的不丹想到的...
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让我想起那个古老又时髦的话题——幸福(Happiness)。
书名叫《国民幸福—一个国家发展的指标体系》,主要内容是关于世界上最幸福国家不丹所实践的一套国家幸福指数标准。
不丹这个国家,区区6、7百万人口的小国,差不多就是一个杭州市人口。按常规的GDP计算,在世界排名倒数,但是按照他们所实践的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的标准,却能够在世界名列前茅。
他们采用的方式,并非是那种要求人们对自己的幸福状态打分,从而得出一个很主观的结论的方式,而是采用了GNH体系。
他们构建GNH体系有九个评估领域:心理健康、社区活力、文化、时间使用、政府管理、生态、生活标准、身体健康以及教育。
构建这个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他们相信,不管是什么人,从事什么职业,在那个地区生活,决定幸福与否的关键在于他们的生活中方方面面是否处于均衡的状态。只有这种均衡的状态才能产生长久的幸福感。
“用什么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国民幸福大约是:顺利地出生、幸福地生活,安详地死去。”
在不丹生活的人们,可能绝对没有我们这样物质充裕,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物质只是让他们幸福生活下去的一部分。
他们有着强烈稳定的信仰,有着和谐的人际交往,有着自给自足的福利体系,因而,虽然物质不够丰富,但是当天平的两端都平衡的时候,幸福,并非是一种短暂的状态,而是一种持续的、长久的、稳定的状态。
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美国《独立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Happiness,这么浪漫的一个字眼居然出现在了一个庄重的政治文件中,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这样也说明了,追求幸福的权利是所有人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如同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一样不可侵犯。
当我们发现这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日渐腾飞之时,穷人抱怨太辛苦,中产阶级抱怨压力大,富人抱怨不幸福,那么,到底是谁剥夺了我们幸福的权利?又是什么阻碍着我们追求幸福?
有这样一部电影,叫做《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是一部影响很广泛的励志片。
主人公在人生最最悲惨、落魄的时候,仍然不放弃生活的希望,奋斗着,努力着,最后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电影名的来源是因为主人公发现在墙壁上写着一个错误的单词,“happyness”,其实正确的写法应该是“happiness”。 /
他说,“there is no "Y" in Happiness ,there is "I"”,于不经意间,轻描淡写地道出幸福真谛。
幸福不靠别人,不靠你,只靠自己。
也不知道是哪个译者,真的看懂了这部电影,取了这个“当幸福来敲门 ”的片名。
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们是闭目塞听呢,还是开放自己,打开心门,迎接幸福呢?
柴静说,“这个国家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所以,国民幸福指数,是由一个一个人的幸福指数累计而成的。
但是,国民幸福指数永远无法替代你自己的幸福指数。
就算是在世界第一幸福的国家不丹,依然会有不幸福的人们。但是就算是在无比艰苦的非洲,依然会有幸福的人们。
国家的体制不公,生活艰难,环境恶劣,仍然无法阻挡我们追求幸福的权利,仍然无法剥夺我们幸福的权利。
自己的幸福,自己做主。
精彩推荐:
高一作文:放飞梦想
高二作文:书香伴我行
高三抒情散文:兮之本
更多精彩请登陆读书人网作文频道:http://www.reader8.com/zu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