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在课改的大形式下,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该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我就目前学生作文中存在问题和圈定范围明确方向两方面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挖出病灶、对症下药
课改,尽管它的整体是正确的,它的总方向是对的,但作为新生事物,它不可避免的要在教学中显露它的负面作用。我这里就将课改在作文教学中带来的问题和和作文教学中的老问题,笼统的称为目前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舍长取短
大部分学生放弃写了八、九年的已有较厚实功底的记叙文,却喜欢写刚学几天的尚未成形的议论文。这就好比,关公要耍花剑,女侠想使大刀。
16岁的孩子已经能独立思考问题,对周围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他们的年龄特征,而话题作文“不限文体”的规定刚好为他们释放情绪、发表看法提供了议论空间。
这种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文本天性,因此宜顺性为文。有人感性思维,对生活留心观察,有着感性体验,适合写散文小说等记叙文体;有人理性思维,逻辑性强,思路严密,理性材料积累较多,适合写议论文体。总而言之,选择话题作文的文体,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性情专长,素材积累的表达优势,做到从实际出发;其次,在自己熟悉的文体的基础上综合比较,权衡优劣,选定最佳的写作文体。不过,对中考作文来说,考生应尽量选写记叙文(包括小小说、散文),因为写记叙文,便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便于编制曲折的故事情节,也便于描绘逼真的画面,抒发真挚的感情。通过议论文发表观点,极可能产生认识偏差,观点不成熟的问题;而通过一个故事来表达观点,则意味无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阅卷老师的理解比学生本意还要深刻多。
2、以假乱真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并在命题上考虑各个层面的学生。如05年中考宁德卷的作文题是:走出______________(烦恼、愚昧、风雨、课堂、阴影、网吧、幼稚、“毒品”、红土地……),这次半期考我们学校采用了这道题。一部分思想空虚的学生就写了“走出网吧”“走出早恋”,他们在生活中接触最多、体验最深的就是这些,前半篇写网吧、写早恋倒是真情实感,而“走出网吧”“走出早恋”并非出自他们的本意,因此后半部分就直接搬用老师平时对他们批评教育的说教,毫无真情可言。另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开学后,我就不去网吧了,你不要以为我真的学好了,那是因为老师管得严,我实在没时间去。”写的倒是真情实感,但我们又嫌他境界不高。看来以目前部分学生的思想水平,作文不虚假还不行。这又是为什么?是我们平时只重“授业”忽视“传道”吗?是我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工作做不到位吗?
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三大重任的语文老师,应经常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正确的情感体验。如,让学生回去对妈妈说声“我爱你!”,给辛劳了一天的爸爸端上一杯热茶。通过这种打破平淡生活的方式,开启情感话匣,会有意想不到的情感收获。并引导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活动、阅读欣赏健康的文艺作品。指引学生成熟思想、端正认识。
3、远视与近视
多数学生写作文,给他大题他就大做,给他小题他就不会做。
如“烦恼”“爱”等话题,大而泛,有个学生就大口一张“烦恼可分为来自外界的干扰和来自内心的忧虑两大类”,似乎要从哲学的高度对“烦恼”的内涵和外延作一番深入的探究。结果可想而知,空洞无物。不会大题小做,这就是所谓的“远视”,只看整体,不见琐细的构成。再如“手”“书包”等话题,三言两语后就无话可说了,不会从“手”中读出“勤快”“劳动”的内涵,不会因“手”生出亲情、友情来,不会小题大做,这就是所谓的“近视”,只看表面,不能领会深意。
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多是议论文,教师应指导学生用一则故事或一个人物来表现主题。对于善于写议论文的学生,教师应指导他,遇到大的话题,就自我发问:为什么这样、它怎样、有它会有什么结果、没有它又会有什么结果、人们应该怎样对待它等等,然后挑一个认识深刻的来写;遇到小的话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话题的深远内涵。
4、不得要领
主题把握不准,抓不住“题眼”,如“走出烦恼”,一些学生花大篇目写烦恼如何滋生、如何恼人,俨然成了“说烦恼”。而“走出”仅在篇末一笔带过。
当中心有两层意思组成时,学生无法将它们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往往写偏写散,就好比一块脱胶的三合板。如一个学生围绕“父亲老了,我长大了。”这样一个中心来写,从标题来看,是写“父亲老了”,从结尾来看是写“我长大了”。但从整篇文章来看,我知道他想写的是“我长大了,但父亲老了。”他不懂将两层意思统一在“因长大发现父亲老,而产生感恩敬爱之情”这层意思之下。
这种情况平时应加强提取中心句、关键词的训练。会提取中心,自然就会意识到写作的失误,就会懂得修改作文。
5、词汇贫乏
裁剪时装需要好的布料。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再精妙的思想,也要有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有的同学掌握的词汇很少,一提起笔来就觉得没词儿,腹中空空,肚子里什么货都没有,有的即使勉强写出来了,也是空洞洞、干巴巴的。初三学生词汇贫乏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整篇文章中找不到有课外词汇积累的迹象,文章的品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升格;2、初中课文中学到的优美词语没有派上用场,小学词汇能用的,就决不用中学词汇;3、在中心语前不会加上必要的修饰语,只有光秃秃的句干;4、近义词凑合着用。如,一个学生这样写,“这烦恼一直闷在心里,没有向任何人透露。”显然这里是用“透露”来凑合“流露”。
针对词汇贫乏的现象,我原先是要求学生作文时,限量用上好词并在文中标示出来,迫使学生积累并运用优美的词语。现在是要求学生将这项工作放在修改作文中完成。
6、拟题不当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是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话题作文往往要求学生自拟标题。许多学生不会拟题,要么标题平淡如戴一顶解放帽;要么标题过大,头小帽大如扣簸箕;要么文题不对如戴歪了帽子。比如,一篇学生习作,从全文看是写“走出偏见”“走出误会”,却将题目拟作“走出阴影”。
引导学生用文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物品等为题,并尽量带上感情色彩;议论文的标题最好用一个形象的情境或动作等来诠释论点,如“穿着袜子上路”就很形象生动地诠释了“敬业精神引领人们走向成功”的论点。
7、缺乏个性、千人一面
考场作文是与他人竞争之作,超越他人是关键,而要胜人一筹,在选材上非新非奇非巧非深是难以奏效的。庸俗、陈旧、平淡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有的同学一写老师,就是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再不就是有同学病了,老师背着上医院。挂号、取药都花老师的钱,还安慰学生要安心养病。又过了些时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师又来到学生家,给病愈的学生补课……一写妈妈,不是送雨伞,就是送我去医院,哪有这么多的雨天,这么多的病号啊?诸如此类,千篇一律。写亲人写自己,这怕老师看了会批评我笑话我,那怕同学知道了会取笑我看不起我。东删西减,把最有个性的素材全删了,剩下的大同小异。
让学生敢于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直面自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从崇尚自由、张扬个性出发,习惯于清纯、真诚的情感抒发。一个人物的塑造,允许瑕瑜互见、优缺点共存,这样人物形象才会真实、丰满。
8、记叙不当
详略安排不当,细节描写全无,少波澜缺生动。不让人物充分展示自我,作者喜欢指手画脚,动不动就要跳出来说话,给文中人物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