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com/
宝宝3种典型的恐惧心理
一、怕生
一般来说,6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认识自己的妈妈了,并和妈妈建立起了依恋的感情。到7个月左右,孩子不仅能识别陌生人,还会害怕陌生人,尤其害怕男性。其实,这种“怕生”的自然表现也是孩子自我保护本能的一部分。建议不要让孩子总是待在家里,要经常带他外出,接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给孩子创造接触更多人的机会。此外,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和陌生人亲近,如被抱、被亲等,让孩子在他自己感觉安全的距离内和他人交往。
二、害怕陌生事物
有时孩子害怕的东西在成人看来十分可笑,如一只会摇头唱歌的娃娃,甚至是妈妈戴了墨镜的样子。研究发现,完全熟悉和完全陌生的物品都不会让实验的动物感到害怕,但中等陌生程度的物品则会激起动物的恐惧,因为熟悉意味着安全,而完全陌生的事物因为不了解反而不被对方引起关注。但中等程度的陌生,既可能被识别又与以往的经验不同,最容易引发孩子的恐惧心理。建议让一件事物从陌生逐渐变成熟悉,就不会让孩子害怕了,例如娃娃摆在房间里让孩子逐渐熟悉,然后再让娃娃发出声音,孩子就不会害怕了。父母还可以主动示范玩娃娃,让孩子知道娃娃并不危险,孩子就会从父母的态度中消除害怕的心理。
三、对黑夜恐惧
怕黑可能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要和父母分房睡觉;还有的可能是孩子经历了精神创伤,表现为怕黑。父母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建议如果孩子是因为和父母分房睡而怕黑,可以尽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例如逐渐缩短睡前陪伴孩子的时间,直到孩子适应。另外,父母要经常告诉孩子自己很爱他,给他安全感。如果孩子是因为想像而产生恐惧,“素材”大多来自电视,要尽量让孩子看内容和他日常生活更接近的节目,临睡前尽量选择阅读等安静的活动,父母还可以对孩子解释,让孩子理解想像和现实的区别;如果孩子是因为生活变动而产生怕黑心理,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亲情;如果是出于创伤性事件导致孩子经常恐惧,那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士进行心理辅导了。
儿童恐惧的内容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加会有所不同。
6-10个月的婴儿害怕陌生人。陌生的面孔会使婴儿感到不安。8-12个月的婴儿最怕被遗弃,他们并不明白消失的父母很快会回来。所以这一阶段父母应避免长时间与孩子分开或忽然不辞而别。
2-3岁时,孩子很可能害怕黑暗和蒙上黑布的脸。这时的孩子已能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当这些表情变化消失时,他们就会感到不安。4岁左右的孩子感情特别脆弱,一点不舒服便会大惊小怪。
到了学龄阶段,各种害怕心理都可能产生,如:怕雷电、流血、凶恶的动物、恐怖的电影镜头等。
首先,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感的方法很多,传授科学知识,教孩子正确认识各种自然和生活现象,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告诉孩子他所恐惧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比如孩子害怕打雷,就可以告诉孩子雷电是怎样形成的,距离我们有多远,怎样避免雷电的伤害等等,这样就可能减轻或消除孩子对雷电这种自然现象的恐惧。
第二,父母的示范作用对消除孩子的恐惧也非常有帮助。如果妈妈总是对一些事物大惊小怪,表现出畏惧的样子,就会使孩子对那些事物也充满恐惧;如果妈妈鼓励孩子并亲自去尝试一些事情,孩子也会从中得到勇气,打消恐惧。
第三,不要强迫孩子否认或掩饰自己的恐惧感。5-8岁的儿童有时会隐藏自己的恐惧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这时应该安慰孩子,告诉他“很多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会害怕,这很正常。”不要让孩子为此而感到难为情,然后再帮他消除这种恐惧心理,更不能因孩子害怕而讥笑或惩罚他。
第四,尽管儿童产生恐惧感是正常现象,但还是不要让孩子接受过多的不良刺激。惊吓和恐怖不仅影响孩子睡眠,严重时还会导致精神障碍。因此,不要带太小的孩子去气氛阴郁或有可能产生突然刺激的场所,如一些惊险刺激类的游乐场所、火葬场、墓地等。更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让孩子观看充满暴力、血腥及描写妖魔鬼怪的影视作品,以免对孩子产生不良刺激。
此外,父母还应警惕孩子是否承受过重的精神压力。应确实了解孩子的恐惧感是否与他的年龄相符,是否厌食、厌学、失眠等等,如果有这些反常情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样的孩子有可能需要医生的帮助。
这里,列出家长教育孩子的不正确和错误的做法,以便引以为戒!
1、吓唬。经常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大灰狼会来抓你!”这样做虽然能一时管住孩子,但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2、定论。“这孩子就是胆小,一点也不勇敢。”听多了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胆小的。
3、过度保护。孩子虽然需要保护,但如果做什么事都有很多人照顾着,一有问题父母立刻会替他打点,时间长了也会变得胆小。
4、缺乏保护。如果带孩子去游泳,不给孩子充分的适应时间就逼着孩子下水,结果反而会让孩子因为怕水而不想学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