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的传统美学规范
中国人起名有一套非常讲究的规则,这些规则不仅能让名字与人在精神内涵上尽可能达到统一,还能使得名字与人的运程息息相关,好名字甚至能起到助人进步的作用。除此之外,名字往往还有一些外在的,需要符合中国人发音和字形等传统美学的构筑。
下面就让好名字网小编来为您讲解一下这些名字与发音、字形的相关规范。
起名时要符合汉字的读音原则
一个人起了名字,首先是被称呼的,其次才是被书写记录。正如以前所述,名字的“名”字从“夕”从“口”,意思是晚上两人相见,天黑谁也看不见谁,只有互相通报姓名才能区分彼此。同样,在白天,在距离较远、声音嘈杂、人群熙攘的场合,也需要通过呼喊或通报名字来进行联系。因此,在名字通过声音进行交流时,具有音节响亮、清脆悦耳等特点无疑是重要的。
我国被用作人名的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在读音上有声、韵、调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声”即读音,其标准读音是普通话的读音,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总数有1300多个。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有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在起名使用时,由于人名多是两个字或三个字的组合,而汉字常常是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词根,一个字有一个字的声调和音韵,几个字组合在一起,就会有不同的整体音韵效果,牵涉到音节之间的相互搭配问题。有的人名字好听,有的人名字不好听,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音韵搭配的合理与否。而一个人的名字起得好不好,首先就在于让人叫起来是否顺口清晰,让人听着是否和谐、响亮。这就要求起名时注意用字的整体音韵效果,遵守相关的起名用字读音原则,学会用汉字的音韵起名。
谈到汉字的音韵及字与字之间的搭配,其实是一门大学问。同样的几个字如果按音韵的节律搭配起来就会很好听,反之就可能不好。人们都爱读唐诗宋词,觉得那是一种美的享受,实际上就是因为在当初作诗填词时注意了声韵和节律,从而使诗词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起名也是一样,要学会字与字之间的音节搭配,使起出的名字响亮明朗,富有乐感,让人叫起来朗朗上口,听得抑扬顿挫、清楚明甶。
起名时要想符合汉字的读音原则,首先是要注意声调的搭配,尽量避免使用声凋相同的字,以免呆板平直,缺乏动感。相反,在名字中使用不同声调的字,让它们错杂相间,就可以产生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效果。汉字字音本是由声母和韵母拼在一起发出的声音,在汉语音韵学中,我国古汉语的读音讲究平仄声调,现代汉语也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我们起出的名字字音是否响亮、悦耳, 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声调。旧体诗词之所以显得抑扬顿挫,音韵有致,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声调的和谐。
起名时要考虑名字的寓意性
所谓人名的寓意性,是指人名本身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起名时所被赋予的功能。由于受中国文化固有特点的制约,我国人在起名时向来重视字义和寓意。
起名时要考虑人名的寓意性,其原因当然也是受汉字本身特点的影响。因为汉字有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是一种表意性很强的文字,不仅每一个字都具有多种含义和很强的组词能力,而且大多可以独立成词。上述这些特点,都导致汉字具有极高的使用效率和阅读效率。
我们说起名用字的含义要明朗,意思是说要通俗易懂,让人一看便知是什么含义,但不是说起名用字可以粗俗不堪。如我们为孩子起名“志坚”,意思是希望他将来的意志要坚强,做一个有主见、有魄力的人。为孩子起名“秀丽”,也是希望孩子长得清秀美丽,将来成为一个端庄高雅的人。
我国古今的一些名人,不仅都不同程度地为国家和社会作过贡献,其名字也大多简单明快、寓意深刻。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岳飞、王安石、文天祥、史可法等,无不如此。又如我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丁雪松,名字就很典雅。起名人用“雪松”来期望她有一个不屈不挠的意志,其效果显然要比“坚强”等雅致得多。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一个好的名字会使人增加愉悦感和好的印象,一个俗气和乏味的名字无疑会在无形中减轻自己的分量。如有人就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即把30位年轻姑娘的照片拿去让男大学生们作评语,然后在照片上标上名字,再拿去让这些大学生重新作评语。
起名注意用字的整体音韵效果
人只有肩负时代的使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才能实现美好人生。 因此,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起名观。名人有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个潮流就是世界趋势,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决定 的,人们只有肩负时代的使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起名字也应本着这个世界观。事实上也是这样的,我国在抗美援朝时期,名 字特点比如:保家、卫国、抗美、卫平、朝胜、援朝等。而现时期名字的特点: 思宇、振兴等。
响亮上口,流畅好听,协调美好,这是作为一个好名字的基本要求。我 们的名字一般由两个或三个字最多四个字组成,而汉字常常是一个字一个 词或一个词根,一个字有一个字的声调和音韵,几个字组合在一起,就会有 不同的整体音韵效果。有的人名字好听,有的人名字不好听,其根本原因就 在于音韵搭配的合理不合理。而一个人的名字起得好不好,首先就在于让人叫起来是否顺口清晰,让人听着是否和谐、响亮。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起名用字的整体音韵效果。因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首先,应该尽量避免姓和名的声母和韵母相同。
如:“王” (wang)是由“乌” (W)昂(ang)所拼写成的,起名时不宜为“王文旺” (wang wen wang)三个字的声母相同,读起来就很拗口。“包波帮”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如果将两个名字互换一个字,改成“王文卫”和“包文 帮”或“王文威”和“包伯威”,便动听得多了,相邻两字的声母尽量避免相同,读起来才上口。同样的韵母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其次,要尽量避免姓名的字音与不雅之词同音。
例如:李思、韩渊、史诗、鲁子达等名,看字义都很文雅,但容易在口语 里读成“你死”、“喊冤”、“死尸”、“肚子大”等。
最后要尽童避免姓名的平仄声相同。现代汉语不讲平仄,以四声论之, 所以要注意四声:平、上、去、入的发音。如王虹丙三个字全是上声,读起来 很绕口,便不如王虹兵好听。如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