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生命周期与如何推动重构软件项目生命周期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项目发展过程也一样。一般来说,
软件项目生命周期与如何推动重构
软件项目生命周期
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
项目发展过程也一样。
一般来说,一个应用系统,如果业务一直在发展,系统本身也应该在发展。
最开始的时候,大师出场,带着小弟,精心设计一个系统,呕心沥血,代码干净,模块清晰,文档齐全,性能很高。
一切都是看起来很好的样子。
业务在发展,系统本身也一直在修改,添加新功能,改进旧功能,
而且,发展过程中,老系统的很多bug被发现,也添加了很多代码, 就是一个个的补丁,
就算初始的系统,很nb,很华丽,随着时间的推移,补丁的增多,
特别是IT软件开发高达30%+的人员流动率,老的人走了,新的人加入进来。
系统慢慢的开始老化,变烂, 慢慢的系统变成bad smell了。
这时候,问题出现了。
1、系统经手的人,修改的次数很多,代码量比较庞大,
2、有很多代码可能是无用的,但是没人掌握全部代码,
3、很多修改,没有有效的注释和文档,说也说不清楚了,牵一发而动全身,
4、系统经常反复出bug,性能下降,花费在日常维护性上的工作量非常大,
5、新的人员加入团队,学习周期较长,接手维护很困难。
整体说来,系统本身已经out of control, 变成一个巨大的无人能控制的怪兽。
一般说来,软件研发管理做得差的公司,一个10万+行代码的项目,一直维护,2-3年就会这样了。
好点的公司,5年也差不多了。
互联网的项目,因为业务变化快,迭代周期更快。
从软件生命周期上来看,这个系统进入老年期了。
如何推动重构刚才说了软件的生命周期,
再说说为什么领导层不愿意重构:还是成本问题。
这个工作量,至少不低于原系统开发的一半周期。
领导们一般只关心眼前短期利益。长期利益和潜在利益,他们看不到。
可是呢,领导不会同意重构。
重构,对他们来说,就是把现在的东西,又实现了一遍。。。
在领导看来,表面收益是0,成本却很大。
所以,直接的重构,领导不会同意。
除非是比较强势的领导,比较有前瞻性、比较有进取心,要做好最大的领导。
既然知道了领导为毛不同意重构,其实也就基本有了突破口。
1、把重构的好处,特别是长期的好处,整理清楚,列出来。
比如,代码里,现在有多少坑,性能有多低,维护有多困难,修改一个地方,牵扯多少地方,有多少地方没有人搞清楚,代码大概有多少冗余量,现在经常出bug率是多少。
如果改造,我们能代码量减少到多少,能培养几个对整个系统都能掌握的人,性能能提高多少,维护成本能减少多少,添加新功能、新成员加入团队上手时间,能降低多少。
这些重构的优点,都摆出来拿出数据。让领导去判断。
如果确实需要重构,有足够的好处,领导基本会同意。
特别是如果现在旧系统出过几次事故之类的,更好说服领导了。
这个是直接命中目标,就能推动这个事情。
2、如果领导还不同意,还可以曲线救国。我们可以名义上不重构啊。
我们的系统,一直在发展,改进现有功能和加新功能。我们可以在每次加新功能的时候,把新功能搞清楚,
抽出来,做到一个新的系统里。相当于在一家旧飞机旁边一点点的造一架新飞机。
然后,只要处理的足够好,这个增量迭代的方式,即重构了旧系统,也做了新功能,影响最小。效果非常好。
很多集成旧系统类的项目,都建议这么做。
一般情况下,做一部分的时候,新做的这些模块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
后续的工作,领导就会比较支持了。
反正你也没怎么耽误他的事儿。
我在x宝的时候,
先后用过这两种方式。
第一个系统,40万行代码,重构后只有10+万行。
第二个系统,我负责主体核心部分的迁移,灰度发布后,交给别人了。
第一个项目结果:
1、40w-10+w,性能提高了差不多一个数量级。
2、培养了5个对整个系统都能控制的人。
3、模块非常清晰,各种跟踪统计监控管理工具,也顺便做了进去。
4、新人上手以前需要2周,现在2天就够了。
5、各种代码规范,设计文档,也都补齐了。
起码可以再撑个5年了。
当然这个项目,很大一个原因还是我们领导,当时很有魄力。
虽然他不太懂技术,但还是放手让我们去做。
这两个项目做完不久,参与项目的主要人员都level up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