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笔记---策略模式(2013.3.25)
定义: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而且使它们还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独立变化。
Context(应用场景):
1、需要使用ConcreteStrategy提供的算法。
2、内部维护一个Strategy的实例。
3、负责动态设置运行时Strategy具体的实现算法。
4、负责跟Strategy之间的交互和数据传递。
Strategy(抽象策略类):
1、定义了一个公共接口,各种不同的算法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个接口,Context使用这个接口调用不同的算法,一般使用接口或抽象类实现。
ConcreteStrategy(具体策略类):
1、 实现了Strategy定义的接口,提供具体的算法实现。
UML类图
优点
1、 提供了一种替代继承的方法,而且既保持了继承的优点(代码重用)还比继承更灵活(算法独立,可以任意扩展)。
2、 避免程序中使用多重条件转移语句,使系统更灵活,并易于扩展。
3、 遵守大部分GRASP原则和常用设计原则,高内聚、低偶合。
缺点
1、因为每个具体策略类都会产生一个新类,所以会增加系统需要维护的类的数量。
使用场景
1、 多个类只区别在表现行为不同,可以使用Strategy模式,在运行时动态选择具体要执行的行为。
2、 需要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策略(算法),或者策略还可能在未来用其它方式来实现。
3、 对客户隐藏具体策略(算法)的实现细节,彼此完全独立。
示列
1、定义接口(Strategy类),用于支持算法的公共接口interface Strategy { public void AlgorithmInterface();}2、Context类,用于ConcreteStrategy来配置,维护一个对Strategy对象的引用 class Context{Strategy strategy; public Context(Strategy strategy){//初始化时,传入具体的策略对象this. Strategy = strategy;}public void ContextInterface(){//根据具体的策略对象,调用其算法的方法Strategy.AlgorithmInterface();}}3、测试代码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text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ConcreteStrategyA());context.ContextInterface();context = new Context(new ConcreteStrategyB());context.ContextInterface();context = new Context(new ConcreteStrategyC());context.ContextInterface();}4、ConcreteStrategy类,封装具体的算法和行为,继承StrategyClass ConcreteStrategyA extends Strategy{//具体的策略算法实现@Override public void AlgorithmInterface(){System.out.println(“算法A的实现”);}}Class ConcreteStrategyAB extends Strategy{//具体的策略算法实现@Override public void AlgorithmInterface(){System.out.println(“算法B的实现”);}}Class ConcreteStrategyC extends Strategy{//具体的策略算法实现@Override public void AlgorithmInterface(){System.out.println(“算法C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