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频道 > 软件管理 > 软件架构设计 >

Epoll工作方式详解(转)

2012-10-10 
Epoll工作模式详解(转)我们目前的网络模型大都是epoll的,因为epoll模型会比select模型性能高很多, 尤其在

Epoll工作模式详解(转)

我们目前的网络模型大都是epoll的,因为epoll模型会比select模型性能高很多, 尤其在大连接数的情况下,作为后台开发人员需要理解其中的原因。

select/epoll的特点

select的特点:select 选择句柄的时候,是遍历所有句柄,也就是说句柄有事件响应时,select需要遍历所有句柄才能获取到哪些句柄有事件通知,因此效率是非常低。但是如果连接很少的情况下, select和epoll的LT触发模式相比, 性能上差别不大。

这里要多说一句,select支持的句柄数是有限制的, 同时只支持1024个,这个是句柄集合限制的,如果超过这个限制,很可能导致溢出,而且非常不容易发现问题, TAF就出现过这个问题, 调试了n天,才发现:)当然可以通过修改linux的socket内核调整这个参数。

epoll的特点:epoll对于句柄事件的选择不是遍历的,是事件响应的,就是句柄上事件来就马上选择出来,不需要遍历整个句柄链表,因此效率非常高,内核将句柄用红黑树保存的。

对于epoll而言还有ET和LT的区别,LT表示水平触发,ET表示边缘触发,两者在性能以及代码实现上差别也是非常大的。

epoll的LT和ET的区别

LT:水平触发,效率会低于ET触发,尤其在大并发,大流量的情况下。但是LT对代码编写要求比较低,不容易出现问题。LT模式服务编写上的表现是:只要有数据没有被获取,内核就不断通知你,因此不用担心事件丢失的情况。

ET:边缘触发,效率非常高,在并发,大流量的情况下,会比LT少很多epoll的系统调用,因此效率高。但是对编程要求高,需要细致的处理每个请求,否则容易发生丢失事件的情况。

下面举一个列子来说明LT和ET的区别(都是非阻塞模式,阻塞就不说了,效率太低):

采用LT模式下, 如果accept调用有返回就可以马上建立当前这个连接了,再epoll_wait等待下次通知,和select一样。

但是对于ET而言,如果accpet调用有返回,除了建立当前这个连接外,不能马上就epoll_wait还需要继续循环accpet,直到返回-1,且errno==EAGAIN,TAF里面的示例代码:

if(ev.events & EPOLLIN)

{

????do

????{

????????struct sockaddr_in stSockAddr;

????????socklen_t iSockAddrSize = sizeof(sockaddr_in);

????????TC_Socket cs;

????????cs.setOwner(false);

????????//接收连接

????????TC_Socket s;

????????s.init(fd, false, AF_INET);

????????int iRetCode = s.accept(cs, (struct sockaddr *) &stSockAddr, iSockAddrSize);

????????if (iRetCode > 0)

????????{

????????????…建立连接

????????}

????????else

????????{

????????????//直到发生EAGAIN才不继续accept

????????????if(errno == EAGAIN)

????????????{

????????????????break;

????????????}

????????}

????}while(true);

}

同样,recv/send等函数, 都需要到errno==EAGAIN

从本质上讲:与LT相比,ET模型是通过减少系统调用来达到提高并行效率的。

epoll ET详解

ET模型的逻辑:内核的读buffer有内核态主动变化时,内核会通知你, 无需再去mod。写事件是给用户使用的,最开始add之后,内核都不会通知你了,你可以强制写数据(直到EAGAIN或者实际字节数小于 需要写的字节数),当然你可以主动mod OUT,此时如果句柄可以写了(send buffer有空间),内核就通知你。

这里内核态主动的意思是:内核从网络接收了数据放入了读buffer(会通知用户IN事件,即用户可以recv数据)

并且这种通知只会通知一次,如果这次处理(recv)没有到刚才说的两种情况(EAGIN或者实际字节数小于 需要读写的字节数),则该事件会被丢弃,直到下次buffer发生变化。

与LT的差别就在这里体现,LT在这种情况下,事件不会丢弃,而是只要读buffer里面有数据可以让用户读,则不断的通知你。

另外对于ET而言,当然也不一定非send/recv到前面所述的结束条件才结束,用户可以自己随时控制,即用户可以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候去设置IN和OUT事件:

1 如果用户主动epoll_mod OUT事件,此时只要该句柄可以发送数据(发送buffer不满),则epoll

_wait就会响应(有时候采用该机制通知epoll_wai醒过来)。

2 如果用户主动epoll_mod IN事件,只要该句柄还有数据可以读,则epoll_wait会响应。

这种逻辑在普通的服务里面都不需要,可能在某些特殊的情况需要。 但是请注意,如果每次调用的时候都去epoll mod将显著降低效率,已经吃过几次亏了!

因此采用et写服务框架的时候,最简单的处理就是:

建立连接的时候epoll_add IN和OUT事件, 后面就不需要管了

每次read/write的时候,到两种情况下结束:

1 发生EAGAIN

2 read/write的实际字节数小于 需要读写的字节数

对于第二点需要注意两点:

A:如果是UDP服务,处理就不完全是这样,必须要recv到发生EAGAIN为止,否则就丢失事件了

因为UDP和TCP不同,是有边界的,每次接收一定是一个完整的UDP包,当然recv的buffer需要至少大于一个UDP包的大小

随便再说一下,一个UDP包到底应该多大?

对于internet,由于MTU的限制,UDP包的大小不要超过576个字节,否则容易被分包,对于公司的IDC环境,建议不要超过1472,否则也比较容易分包。

B 如果发送方发送完数据以后,就close连接,这个时候如果recv到数据是实际字节数小于读写字节数,根据开始所述就认为到EAGIN了从而直接返回,等待下一次事件,这样是有问题的,close事件丢失了!

因此如果依赖这种关闭逻辑的服务,必须接收数据到EAGIN为止,例如lb。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