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路的探寻 —— “三力” 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成功学的论文,也可以说是一篇自省书。在职业生涯的“修炼”过程中,我几经思索写下以下的文字,一方面是希望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则是用之于自我鞭策。我相信成功最终是属于善于思考的人,只有不断地在人生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我们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磨练心性,以最终达至人生的巅峰。
有人曾经问过我“做了多年的互联网,有何心得”,当下总感觉确实有非常多的思维片断,但是又不知从何说起。这几年做过博客、SNS、广告、搜索、外包、电商甚至也尝试过拉风投创业;看着手上一个个项目如何的出生,成长,上马,再回首,不免唏嘘 ... 虽然偶尔会有点放空的感觉,但是回过头来想想,这些年来工作的激情仍然丝毫没有减少,也许是我运气找对行业了?不是有个说法“当兴趣变成工作之后”就会神马神马的吗?找了个时间好好把思绪沉淀一下,忽然感觉略有所悟,好了废话不多说,今天就把我最近想到的“三力”理论和大家分享一下,所谓“三力”就是下面要谈到的“创造力”、“执行力”和“掌控力”,这三个词分别代表着成功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要知道想要成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在这三个方面都做的很好,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创造力
简单的来说就是“想”的能力。
在现在这个时代,创造力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再有资本、再有底蕴的企业如果离开了创造力,最终也会枯萎倒塌,微软帝国的日趋平淡,Google巨人的强势崛起,苹果公司的日益强大,无不牵涉到这三个字:“创造力”。从一定角度上来说,这三个字这就是这个时代的风暴中心,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的科技能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正是这三个字。
我不想谈得太泛,针对企业本身来说,相信每个能活下来的企业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一套创造利润的生存“模式”,但是除非你的这套“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否则你就得要不停的“创新”,要与众不同,要变得更好,否则在那么多的竞争对手中你又如何能分得一杯羹呢?特别在这个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里,可以说停止创新就代表着死期将至!我接触过不少投资方,一般来说他们最喜欢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这一套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而对于企业的管理层来说,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企业和团队不断的朝着更好的方向“变化”。因此,培养企业团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如何培养“创造力”呢?说实话,这个是个大命题,要在这里完全说清楚还真不大可能。但是我认为不管用什么办法,着重注意两点:首先,管理层的鼓励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说不定在你的企业里就潜藏着下一个“扎克伯格”也说不定~ 所以首先要了解你的下属,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虽然得到的不一定就一定会是个好的想法,但是如果一百个想法里面你也挑不出一两个不错的,那就太说不过去了吧。此外,就我的经验来看,鼓励员工发表想法还有个好处就是会产生思维的碰撞,而思维的碰撞的火花恰恰就是怎个团队 idea 的源泉,要知道,通常来说,一个绝佳想法或者方案绝对不会是团队里的某个“英雄”单独干出来的,一定要相信团队的力量!另外一点,就是要注意懂得“机会教育”,余世维先生说过,他总是会不断的抓住机会来教育他的手下,我非常认同这点,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学习的效果绝对是最好的,比如说我就很喜欢和团队讨论一些时下比较成功的案例,比如新浪微博,京东模式等等,并且引导他们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思考,这样子的“教育”对于提升整个团队的“创造力”也会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 执行力
粗俗的来讲就是“干”的能力。
再好的构想、再好的规划离开了执行的人,那都是空想。而且在一个 plan 的实现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也就是这个地方,真的可怕啊!为什么设计的图纸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最后的产品就是出问题了呢?为什么一个个看似很完美的零件,最终拼装出来的却是一团废铁呢?到底要经历多少次“小小的螺丝钉引起的血案”才能让我们认真的坐下来,好好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呢?这就是“执行力”这三个字的分量,这也是为什么当年余世维先生的《赢在执行》能得到企业界空前的拥戴的原因。推荐有兴趣的朋友真应该去看看,对你绝对有实质性的帮助。
要搞清楚“该怎么做”这个问题确实很困难,因为“说得容易”嘛,而做起来就相对没有那么容易了。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而没有执行力的人就容易畏惧退缩,然后就会放松要求,甚至干脆不负责任,最后给自己找找借口完事。说白了这就是“人”的问题。而如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从人的思想上做工作,具体的方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认为无论怎样都不能离开以下三个核心要素:
1、责任:这点不用多说,试问一个连责任感都没有的企业团队,如何谈得上“执行力”?要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一方面需要从平时的点滴积累起来,千万不要以为开一两次的会或者做一两次的动员就可以达到目的,人不是机器,别指望他们会死死的接受指令。我认为做领导的一定要以身作则,时刻抓住机会教育,一步步地提升员工的自我责任意识,这才是正道。而另一方面就是需要企业建立起一套比较透明的“阳光”绩效考核;责任对应的就是奖罚,所以一个合理的考核制度,对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也会有很大帮助的,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 KPI 就是针对这点。但是要注意的一点细节就是考核的“度”,太宽松不行而太严也不可以,这个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千万不要“一刀切”,否则效果没有达到,还会产生副作用。
2、决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成一件事,决心是基石。我曾问过很多成功人士一个问题,“能力和决心那个重要”,他们中大部分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决心”,你想过便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有能力的人,但是最后真正能成功的人又有几个?其中的秘诀就是这两个字“决心”。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没有决心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要做就先给自己下个决心。
3、沟通:判断一个企业团队是否有凝聚力和竞争力,沟通是否顺畅应该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要知道,就算所有人都有责任和决心,但是沟通出了问题,事情还是很难办下去,而要做好这点就要靠 leader 们的引导力和“润滑剂”作用,其中技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慢慢在实践和思考中积累经验吧;我相信只要有这个意识,每个人最终都会总结出一套和自己性格相适应的沟通技巧。实际上,“人格魅力”也是从这个磨练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另外要说一点就是,除了“执行力”之外,还有一个相关的因素也很重要,那就是“判断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执行力”是离不开“判断力”的。做过项目的人应该都知道,无论你在前期设计的时候做的多好,但是在“干”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很难预料的问题,那么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判断力”,整个项目就可能会偏离原先的方向,甚至出现难以挽回的致命问题。而一个企业团队需要保持良好的“判断力”,确实需要一些经验丰富的“领导者”来引导,这点诚然也非常重要,再加之前面所说的三个核心要素,这就是一个项目团队,乃至整个企业走向成功的“核心动力”。
> 掌控力
简而言之就是“管”的能力。
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句话说得一点都不错,很多人穷其一生去探究这个问题,最终仍然得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但是世间万物又岂有完美之理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他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拥有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企业家,曾经创造了无数的商界神话,马云先生也很景仰这位大师,“很多事情是我最近一两年才想清楚,但是稻盛先生多年前已经想清楚了。”在当今的互联网行业这个到处充斥着浮躁气息的环境里面呆久了,我建议各位真应该去好好品味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三部曲 —— 这份难能可贵的“心灵的鸡汤”;里面不仅包含了稻盛先生五十年来的“经营之道”,更重要的是要体会他最精华的“人生哲学”。
对于如何做好管理的问题,我的观点和稻盛先生很一致,两点最重要的内容:首先,确定“股东第三,客户第二,员工第一”的方针。有人也许会想不通,“客户应该才是第一的啊?”。确实,商业客户也非常重要,但是我想反问一句,“作为一个管理者来说,员工又何尝不是你的客户呢?”我认为,如果管理者没有理解“员工第一”这句话的含义的话,那我敢肯定他也绝对没有办法管理好手下的人。在这个时代,有谁不知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应该是同步的,而我相信绝大部分员工也是很希望能和企业一起成长的。其次,就是理解所谓“阿米巴”方式的经营方式(参考稻盛和夫《干法》)。简单来说“阿米巴”就是把企业内的一个大集体分解成的若干个小集体,可能是独立的公司,也可能是独立的团队。阿米巴经营第一个目的是“确立与市场挂钩的部门核算制度”;第二个目的是“培养具有经营者意识的人才”;第三个目的是“实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当然,这种模式有很大的好处,也带有很大的挑战,用得不好很容易出现内部对立和资源竞争,所以要求顶层的领导者一定要有足够的“掌控力”;当然回过头来说,如果一个企业能形成一个良好的“阿米巴”组织结构,那么对于企业本身将会获得源源不断地强大动力。
另外要说的一个问题就是“团队精神”,虽然是老生常谈了,但是还是要说,因为对于团队某些领导来说,总是会忘记这点。关于这个问题,要说的有两点:第一,要有“敬天爱人”之心,作为一个领导者,你一定要知道,你所获得的成就是你的团队给你带来的,所以要懂得回报,也只有这样团队才会在和谐中稳步发展;另外,有的时候要学会放手,经常性的我会看到团队中有某些“强人”,总是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揽在自己身上,什么决策都自己做,什么功劳都自己拿,虽然不可否认一个团队是需要明星,但是这样的明星在实际上却往往有可能成为团队中“隐形的毒瘤”,因为长期如此,团队中其他的人就会像大树旁边的小草一样,没有养分慢慢的枯萎。所以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时刻留意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因为一棵树木而损失一个森林。
说了很多,不过仍感觉还意犹未尽,不过“一切答案永远在现场”,我会以自己的经验来不断完善这个“三力”的理论;同时,也希望以上的一些“思维的火花”能和朋友们碰撞起来,欢迎有兴趣的朋友给我留言或者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