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非常赞赏的成语一
称赏不已
赏:赞赏。不已:继续不止。连连称赞。
出处:《五代史平话·周史》:“讨论撰定,皆合事宜,威称赏不已。”
点头咂嘴
表示同意、赞赏。—— 关于赞赏的成语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张老婆儿一旁看了,也不住的点头咂嘴。” 站在国旗下面听讲的……~的嘟囔着:‘对了!’‘可不是!’★老舍《二马》第一段一
抚掌击节
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出处:无
广结良缘
多做善事,以得到众人的赞赏。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七回:“你又发起善念,广结良缘,岂不是俺一家的福份。”
击节称赏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描写赞赏的成语
出处:晋·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宋白为时闻人,一见~。★宋·赵佶《宣和画谱·龙鱼·董羽》
击节叹赏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出处:晋·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击碎唾壶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拍案叫绝
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关于赞赏的成语
出处:唐·田颖《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使人见之,一个个欢欣鼓舞,快意舒怀,不禁~。★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叹为观止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唾壶击碎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主人顾我何不歌,~意则那?★李木庵《延安雅集》
雅人深致
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描写赞赏的成语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纡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一倡三叹
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出处:《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赞不绝口
不住口地称赞。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宝玉看了,赞不绝口。” 他常常在我面前把秋桐的文章捧上了天,~。★邹韬奋《经历·新闻记者的作品》
形容非常赞赏的成语二
击节称赏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描写赞赏的成语
出处:晋·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宋白为时闻人,一见~。★宋·赵佶《宣和画谱·龙鱼·董羽》
击节叹赏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出处:晋·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击碎唾壶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拍案叫绝
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关于赞赏的成语
出处:唐·田颖《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使人见之,一个个欢欣鼓舞,快意舒怀,不禁~。★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叹为观止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唾壶击碎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主人顾我何不歌,~意则那?★李木庵《延安雅集》
雅人深致
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描写赞赏的成语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纡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一倡三叹
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出处:《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赞不绝口
不住口地称赞。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宝玉看了,赞不绝口。” 他常常在我面前把秋桐的文章捧上了天,~。★邹韬奋《经历·新闻记者的作品》
赞口不绝
不住口地称赞。—— 关于赞赏的成语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一回:“丁大爷听了,越想越是,不由的赞口不绝。”
赞声不绝
连续不断地称赞。形容对人或事物非常赞赏。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七:“字势飞舞,魏生赞不绝口。” 素臣把《左传》上大小战伐之事,细细讲解,指点出许多兵法,把众人喜得欢声如雷,~。★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七十六回
赞叹不已
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