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光谱学家之一郑华炽
1932年,国际上量子力学刚刚兴起,光谱学作为研究物质结构的一种方法,是当时物理学研究的前沿工作,前苏联、法国、德国、印度等国都有一批科学家从事光谱学研究。但都没有成功。郑华炽在导师的指点下,选择光谱学作为他的博士研究课题。
1936年,郑华炽在北京大学一方面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仍坚持科学研究工作。他和吴大猷合作,开展对喇曼效应应用于同位素的研究,这在当时属于国际上首创。他们克服了资金不足、仪器简陋的困难,经过连续几百小时的照相,终于发现在苯的强谱线附近存在一条弱伴线,继而测定了这两条谱线的强度比,并进一步建立同位素移动的近似理论估算,从理论上证明同位素移动是由于苯环中一个碳原子被一个原子量为13的同位素所代替而产生。这一工作被介绍给1937年来中国访问的N.玻尔(Bohr)时,他感到非常惊讶,认为在这么差的条件下居然能完成如此艰难、复杂的工作,是相当了不起的。
[点拨]科学的道路曲折漫长,需要有坚韧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的勇气。郑华炽的例子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适用话题]本素材可用于“毅力”“顽强”“精神”之类的话题。
﹡科技前沿﹡
“绿色奥运”中的新科技
用垃圾发电,乍一听这像是科幻小说里描写的事儿,但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已变成了现实。根据田文栋的研究,垃圾不再是污染环境的废物,而是可以被综合利用,甚至用来发电的好东西。
田文栋,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他目前正从事科技奥运专项———“城市垃圾污染控制战略及资源化利用处理技术”的研究。在北京提出的绿色奥运目标中,其中一项便是到2007年,城市生活垃圾要全部进行安全处理。而这个项目,则正好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解决办法。作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北京,不仅要提高垃圾处置率,更要加强垃圾处置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水平。而垃圾综合处理技术的出现,为北京实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又增添一份把握。
[点拨]绿色奥运,绿色家园,绿色地球,在环境惨遭现代科技和文明破坏的今天,素材中的例子对人们可是一种启示。
[适用话题]素材可适用于“环保”“发明”“创新”类的话题。
相关阅读:
更多资讯可访问读书人故事频道:http://www.reAder8.cn/g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