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板的造富故事中,最为传奇的非爱尔眼科的董事长陈邦的故事莫属:一个不是眼科毕业的“外行人”,凭借创办利国利民的眼科医院登陆创业板富豪榜。爱尔眼科登陆创业板之后,陈邦身家暴涨,至2009年12月31日,陈邦的账面财富高达33.97亿元,位列创业板首富。陈邦的创富故事为创业板增添了不少励志色彩。
逆商,指企业家对待逆境的态度和摆脱逆境推动人生发展的能力。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正就是这样一类人。爱尔眼科成为湖南首家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之后,其掌门人陈邦的财富出现惊险跳跃,成就30多亿身家的励志故事广为流传。
传奇人生眼科缘
宽容的城市总给人机会,也总给人惊奇发现。近日,记者在长沙新世纪广场的写字楼里拜访了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坊间传闻这位低调的董事长很难露脸,一见面给人的感觉确实低调、谦和。陈邦抱歉地对记者说:“实在是太忙了。上市前忙着准备,上市之后角色调整很大,感觉责任和压力更大。”
交谈过程中,记者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长沙人,在他身上显露出长沙人性格里特有的骡子精神。正是这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韧性成就了陈邦,这位40岁出头的长沙男子,在中国证券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爱尔眼科股份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组建,短短数年间在全国11个省市开出19家连锁眼科医院,2008年门诊量累计达63.11万人次,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医疗服务企业,开创了民营医疗服务企业上市的先河。
爱尔眼科的招股说明书中对陈邦履历的介绍极为简单。现年44岁的陈邦是爱尔眼科创始人,硕士毕业,湖南大学兼职MBA导师。但在这张简单的履历表背后,陈邦却有着极为丰富且颇具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陈邦是军人出身,退伍后做过器材代理、文化传播,还做过房地产,涉足颇广。
陈邦为什么最终选择眼科医疗行业,用他自己的话说,那真是“偶然的机会,也可以说是命运的安排”。
陈邦在上海的时候,无意中碰到了一位邻居——此人正在做眼科设备租赁。和邻居一交谈,尽管不懂技术,但眼光独到的陈邦认定眼科就是自己要干的事业,经过充分考察与思考,他“找到了感觉”,他认为利国利己利民的事业应该是未来的朝阳行业,并且由此和眼科医疗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爱尔眼科登陆创业板之后,陈邦身家暴涨,成为为数不多的10亿级富豪。陈邦的创富故事为创业板增添了不少励志色彩。
锲而不舍成大业
1965年9月,陈邦就出生在南门口的一个普通家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是什么我最清楚,这也丰富了自己的阅历。”陈邦儿时的记忆,大多和南门口熙熙攘攘的街市场景相关。湖湘人特有的精明干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一种极为朴素直观的生活图景植入到了他的脑海深处,成为滋润他日后成长的养料,并且用之不竭。
青年时期,陈邦置身于部队这所大熔炉,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方法论。“最关键的是,在部队中我领悟了什么叫毅力。”陈邦回顾那些日子说,自己的“逆商”比较高,愈挫愈勇,得益于军营的摸爬滚打。
爱尔眼科成为湖南首家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之后,其掌门人陈邦白手起家,成就30多亿身家的故事,在资本江湖中,成为新的传奇。尽管陈邦本人对于这些说法并不认同,然而他确实有一些心里话,要和正在创业和渴望创业成功的人说一说。
“如果3万元进入医疗市场,能做到现在的规模,那叫不地道。”对于江湖中“3万元打天下”的传说,陈邦一笑带过,“每年能让数以万计的患者带来光明才是我真正的财富,这种财富才让我心安理得”。
从部队回到地方,已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激情年代,陈邦和战友、现任爱尔眼科的总裁李力一道步入商海,从文化传播到房地产等各个行业广泛涉猎,时有斩获,时有波折。最让他不堪回首的是在海南做房产,那一场房地产风波让陈邦的财富大幅缩水。陈邦至今都不想提及那一段经历。
顺势而为谋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政策一度放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此前门槛较高的医疗领域。这让正在医疗器械行业打拼的陈邦眼前一亮,他在医疗新政中读到了无限的商机,于是毅然决定进军当时还是冷门的眼科医疗领域。“当时进入医疗行业主要是想尝试一下新的领域。”陈邦提起当年的决定时轻描淡写,但现在看来,他当时推开的是一扇预估高达300亿元规模的巨大市场的大门。1997年,陈邦购买眼科设备与传统公立医院捆绑合作,在公立医院中设立眼科专科做近视检查和常规近视手术,凭借尖端的医疗设备和良好的诊疗技术,他的合作项目赢得了众多患者的认同。
时间转至2000年,国家不提倡公立医院兴办营利性合作项目,陈邦迅速调整思路,顺应政策主动从公立医院搬出来,并于2001年在辽宁沈阳与他人合作开设了第一家专科医院。2003年年初,爱尔眼科在长沙、成都、武汉等地几乎同时开出了四家医院,同时大力招兵买马,此时,眼科医疗已经成为热门专业,爱尔眼科生意顺风顺水,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名气直逼北京同济医院和中山大学眼科医院等行业翘楚。此后,爱尔眼科开始将触角向上海等一线城市和湖南地级市等三线城市延伸,总共开办了19家连锁医院,眼科医师达400余名。
规范运作修正果
在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中,成立于2003年的爱尔眼科是为数不多的“适龄”公司。6年的时间,从一家只有1500平方米的“诊所式”眼科医院到如今有着19家连锁分院的医疗集团,这些在陈邦看来只能算是“走得比较平稳”,因为当时爱尔眼科曾有机会跑得令人炫目。
“2004年,爱尔眼科还不满一周岁的时候,我们发现眼科市场巨大,全国有众多眼科患者需要得到治疗,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在全国开设眼科医院,我们就准备把公司弄到纳斯达克去融资,”陈邦顿了顿,“大家可能不相信,不过当时我们确实认真跟美国的风投谈了两年,那边很感兴趣,是我们自己在最后关头放弃的。”作罢的原因是,陈邦认为境外的资本不能很好地理解民营医院当时在国内的行业政策。“民营的身份让我们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没有现成的可以照搬照套,还是自己来吧。”
不过那一次资本国际化的夭折,却使得爱尔眼科吸引了世界银行旗下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私营企业发展的国际经融公司(IFC)的青睐。2006年,陈邦拿到一张800万美元的支票,爱尔眼科是当时国内唯一一家获得IFC长期低息贷款的企业。“钱虽然不多,而且只是借贷并不是入股,但是这一步是我们上市的关键”。因为从那以后,爱尔眼科从集团财务的会计核算到医院接待大厅中的直饮水和消防栓,IFC都要求按国际标准执行,“无论医疗服务规范,还是医疗管理,我们都按最严格的标准执行,所以我们这次上市显得比较顺利”。
上市后责任大
创业板“十年磨一剑”,而爱尔眼科只用了6年的时间就成功上市。对此,陈邦坦诚地说,“对于上市,我们是早有筹划的”。从2003年1月公司成立之初,就规范运作、严格管理、注重质量,并确保按照上市的要求去做每一件事。2007年,爱尔眼科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瞄准了向中小板前进之路。由于爱尔眼科有良好的成长性,2009年年初,陈邦和保荐机构商量决定转投创业板。
在冲刺上市的这两年,经常被兴奋和紧张交相煎熬的陈邦开始抽起了香烟,有时一天可以烧几包烟,但上市后烟瘾又奇迹般地消失了。“那一阵难得睡上一个好觉。不过,经过这样地‘打磨’之后,我现在可以随口回答1000个关于上市的问题。”陈邦说,经过精心准备之后,在过会的前夜,自己睡得特别好。
过会那天,整个班子的状态,也都很轻松。爱尔眼科成了国内第一家上市的医院,而且是第一家真正民营性质的医疗企业。但也承载了很多的压力,“以前很多人跟我开玩笑,说公司上市你就可以打球去了,但上市之后时间更少了,因为上市只是爱尔发展的一个平台,爱尔希望谋求未来更大的发展来回馈广大投资者”。
问及陈邦爱尔眼科快速发展、成功上市的秘籍,他说,“做企业一定要有长远发展的目标”,“要做基业长青的打算”。可以说,正是这种战略远见,促成了爱尔眼科的成功,也因为这种战略远见,成就了陈邦的眼科帝国。“上市不是目的,而是成就‘百年爱尔’梦想的手段,”陈邦告诉记者,“相信爱尔会成为创业板的一面旗帜,长盛不衰。”
股民被套心不安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大幕开启,爱尔眼科48.86元开盘后,一度飙升到72元。 其实,从网下配售认购倍数就可以看出,28家创业板公司中,最受基金青睐的是爱尔眼科。
“这说明民营医院同样可以做大做强,成为老百姓欢迎的医疗机构,基金对此应该有足够的认识。”陈邦认为,从大趋势上看,民营医院迟早可以做到和最好的国有医院媲美,就像其他慢慢放开的行业一样。不料,午后创业板展现出风险巨大的一面:集体跳水。爱尔眼科一下子又回到了51元。“睡个午觉,几亿身家就蒸发了”。
爱尔眼科此次发行募集资金将分别用于迁址扩建2家现有连锁眼科医院、新建8家连锁眼科医院,以及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共11个项目,合计共需投入募集资金3.4亿元。有好事者惊呼,按上市后新增8亿元计算,若一家眼科医院投资4000万元,陈邦能新开20家医院。“股价的涨跌我不太关心,但看到在上市第一天70多元买进的股民被套,心里很不安,”陈邦说,“最终支撑股价的还是业绩。2009年爱尔眼科预计可实现营收5.8亿元,未来5到10年,我们可以保证每年至少30%以上的增长率。”
陈邦说,他眼下最要紧的事情,一是培养自己的人才,二是在全球领域挑选拔尖的眼科专家。公司上市的目的之一就是将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凝聚到公司,让爱尔成为中国眼科行业的人才高地。
患者满意是关键
医院能上市吗?民营医院怎么上市? 在中国,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是不平等的。人们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民营医院。陈邦说:“患者的满意度是民营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公益性也很重要,民营医院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忘了社会责任,爱尔眼科一定会顺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爱尔眼科经常会收到患者朋友送来的土鸡蛋、土特产什么的,为什么呢?因为有时候遇到一些农村来的患者带的钱不够,医院也就免了,患者很感激。
爱尔眼科通过不断的“复制”模式,取得了稳定的增长,被业界称为中国医疗行业的“爱尔现象”。2005年,这个方法已经优化成“三级连锁”的商业模式。
陈邦将控股的各连锁医院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临床及科研能力最强的上海爱尔作为一级医院,定位为爱尔眼科的技术中心和疑难眼病患者的会诊中心,并对二级医院进行技术支持;把位于省会城市的连锁医院作为二级医院,定位为开展全眼科服务、代表省级水平的疑难眼病会诊中心,并对三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把建立在地市级城市的医院作为三级医院,侧重于眼视光及常见眼科疾病的诊疗服务,疑难眼病患者可输送到上级医院就诊。这样的一个商业模式能够让整个的连锁资源充分地共享,最终提高效率,见到成果。
陈邦对于爱尔眼科的上市感觉责任重大。同时,也给他莫大的信心和鼓励。他说:“爱尔眼科既要适合中国国情,更要放眼世界。要把光明的事业做得更大,为更多的民营医疗机构带出一条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