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节前夕,“中美太空少年计划”活动在一阵鞭炮声和贺岁声中落幕。作为参加本次活动的唯一一个初中生,14岁的河南女孩姚依晨从美国为父亲带回了一件特殊的礼物——由她亲自指令的火星探测器所拍摄的火星照片。
14岁初中生参加总决赛
2007年10月15日,姚依晨的妈妈像往常一样打开女儿的博客,发现一个陌生id出现在了访客名单里。她点开该网址,一条有关“中美太空少年计划”活动的选拔信息显现出来。
“中美太空少年计划”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共同主办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旨在普及太空科学知识,培养未来太空人才。首届活动从2007年8月开始,面向全国高中生征招。组委会通过网络等各种方式向全国遍撒“征集令”,姚依晨便是征招的对象之一。
姚依晨是洛阳市23中初二(6)班的学生,今年才14岁。她学习刻苦,还是一个太空迷,而且英语基础良好,初一时就已经通过了国家英语三级考试。在接到组委会的邀请之后,姚依晨跃跃欲试,妈妈也鼓励女儿参与其中,于是就上网报了名。
随后,组委会通过电子邮件寄来了20道英文初赛题。姚依晨花了一个晚上搜集资料,用20分钟完成了答题。十几天后,组委会通过电子邮件又寄来了10道复赛题,内容比初赛更加专业,甚至要求写一篇关于建立人类火星前哨站的论文。姚依晨再次顺利作答。很快,组委会发来通知,姚依晨顺利通过了网络测试,希望她能参加11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总决赛。
姚依晨和妈妈感觉难以置信,甚至怀疑这是个骗局。妈妈通过电话向组委会提出质疑,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高中生,为什么也能获得决赛邀请?组委会负责人解释道,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太空科学,姚依晨虽然不是高中生,但她的初赛和复赛成绩很出色,所以组委会同意她破格进入决赛。
“太空少年”脱颖而出
2007年11月18日,姚依晨和49名高中生走进了总决赛的考场。
总决赛的评委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校长里克•尚国和菲利普•克里斯腾森等教授担当。每五个选手一组,要在苛刻的专家面前完成知识竞答、英语演讲以及个人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并由专家打分,最后决出16个人的入围名单。
小组赛中,姚依晨与4名高中生分成一组,任务是用泡沫垫、小塑料管、镜子、光碟、铁丝等材料,制作火星前哨站桌面模型。方案讨论会上,姚依晨搜集的资料内容丰富、数据翔实,让大家刮目相看。特别是在10分钟的个人阐述中,除了说好自己的每一部分,姚依晨还为其他同学留下时间和发挥余地,显示出了超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小组最终决定以姚依晨的方案为蓝本,完成了火星前哨站的模型制作……
决赛现场的姚依晨,表现十分轻松。个人赛上她是蹦蹦跳跳上的讲台,评委们对她这一点很是赞赏。当天的酒会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火星教育项目主任sheri klug教授特地走到她面前敬酒,并说道:“你在这些选手中是最小的,但决赛中,你却比我们这些考官还放松。”
最终,经过由天文、航天专家以及清华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教授共同组成的评委团的认真评判,姚依晨等16名学生胜出。
对于火星,姚依晨读小学三年级时看过一部名叫《火星任务》的科幻片,荧屏上的火星是一颗红色的星球,非常神秘。如今,自己将在美国与火星“亲密接触”,并有机会亲手给探测器发指令,动手采集火星图片,令她兴奋异常。
拍摄两张火星照片
2008年1月26日,16名孩子登上了飞往美国凤凰城的飞机。1月28日,姚依晨等人经过休整,和美国选出的几名学生会合后,走进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终于有了和学者们接触的机会。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有着众多的荣誉。它既是美国航天领域的最高学府,也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和火星车的发明机构;在全世界所有大学中,它拥有最多的火星研究成果和先进的观测设备;该校的地球和空间探索学院堪称美国航天界的“领袖”;“漫游者号”、“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器以及“哈勃”大空望远镜上都使用了该学院的仪器。本次,为孩子们担任学术总负责人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菲利普教授,他设计的热辐射成像系统被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选中装入“奥德赛号”探测器飞往火星。
1月28日下午2点整,菲利普教授带着孩子们来到教室,讲解了火星探测器工作的原理和选定坐标的流程。然后孩子们被分成两人一组,每组分别选定自己要拍摄的火星坐标,允许拍摄两张火星照片。经确认后,姚依晨和伙伴发出了拍摄指令。1月30日,“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器按照指令对孩子们所选中的区域进行了拍摄,几天后传回了照片。
下达完拍摄指令后的几天,教授给学生们布置了作业:对拍摄的火星照片进行尝试研究,让学生们搜集数据,确定研究方向。姚依晨这一组研究的方向是:火星大峡谷的滑坡和地球上的大峡谷滑坡有何不同。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作业。2月3日,20多名中美学生把自己的作业制成幻灯片,逐个上台讲解。台下,菲利普教授等专家为孩子们评判,非常严谨。
异国感触赏识教育
在美国的9天时间里,孩子们除了亲自为火星拍照外,还参观了美国大峡谷和陨石坑等站点。在异国他乡,孩子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前沿科学,还有学者们的教育和研究方式。姚依晨觉得,专家们非常平易近人,菲利普教授还经常和孩子们开玩笑。
在美国,姚依晨还见识到了赏识教育的魅力。一天上课时,姚依晨看着一个沙丘照片,问老师:“东边宽是不是由于东边风大导致的,西边窄是西边风小啊?”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猜想,但这只是你对比了两个数据就得出的结论,我们需要更多数据来支持它。而且即使数据很多也只能说是maybe(可能),一定要用maybe,因为你不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但不管怎样,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很好!”姚依晨觉得,美国的老师看来不会轻易否定什么,他们承认学生的想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整个太空活动,姚依晨被大家强烈关注着。
姚依晨成了小名人,在学校和洛阳市引起不小的轰动。学校贴出了喜报,还在大会上对姚依晨进行表扬,老师同学纷纷表示祝贺,很多亲戚也打来电话表示祝福。还有一些同学,到姚依晨班门口打听情况。面对这些,姚依晨表现得很从容,她的沉静让人颇感意外。班主任李朝芳说,这就是姚依晨的强项——心理素质好,积极而不焦躁,勤奋而不张扬,而且积极向上、乐观活泼、知识面丰富……
几年前,姚依晨听说霍金来中国访问,就找来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里的宇宙》两本书来读。由于书中有大量科学术语,读起来并不轻松。后来,姚依晨在饭桌上就书中霍金曲线原理向爸爸请教,身为高工的爸爸惊讶之余,对女儿又有了新的认识。看来,女儿喜欢上了神秘的宇宙。
姚依晨说,自己的理想是像霍金那样,做一个未知世界的探索者。她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这次活动使她对太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向往探索神秘和未知的世界。活动中,她还认识了许多有才能的同学,让她觉得无论是学识,还是社会活动能力,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英语是强大的助推力
姚依晨的爸爸姚文涛是洛阳有色金属科技院的高工,妈妈宋振在中铝洛铜技术部门工作。
爸爸说:“我们对女儿的要求是不讲究穿衣打扮,阅读书目不作限定,兴趣爱好尽量满足,尊重孩子的所有要求,但绝不溺爱。”姚依晨上初一后突然喜爱上吉他,爸爸马上买了吉他送她,还帮她报班学习。
妈妈说,女儿刚入校时,班主任专门请前几届的学生为孩子们作报告。他们当中有的在哈佛大学,有的在加州理工学院,都相当出色。那次报告对姚依晨的触动非常大,她至今仍念念不忘。洛阳市23中的校长刘红卫说:“成绩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考评依据。就像姚依晨,在班上从来没有考过第一,但她是成功的。老师的水平是有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是要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因此,学校不能对学生禁锢太多,而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放多元的评价,让学生成为知识探索的第一责任人。”
事实上,能成为“太空少年”,熟练的英语和对科学书籍的爱好为姚依晨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姚依晨两三岁的时候,姥姥就开始教她英语,帮她练就了扎实的口语。
从小学开始,姚依晨一直自学《新概念英语》,2007年暑假,姚依晨参加英语公共等级考试,考了88分,这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父母常带她逛书店,买得多了,书店老板为了稳住“大客户”,特许他们先将书带回家看,打算买时再付钱。在姚依晨的书架上,既有刚上小学时读的低龄儿童图画科普读物,也有最新出版的美国国家地理英文版丛书,但姚依晨最喜欢的还是读英文原版书籍。
下一步,姚依晨已调整好心态,潜心学习功课,做一个未知世界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