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乡下夫妻生下一个宝贝儿子,起名叫星星,郭星星。夫妻俩都有过许多美梦,一个也没成真,穷家小屋,二人又一起做起望子成“星”的梦来。
孩子一岁时,夫妻俩发现孩子有点呆相,样样都比别的孩子迟钝许多,不会走,连“爸爸”“妈妈”都叫不清。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天生弱智,智商只有50。回到家里,好多天,妻子哭泣,丈夫沉默,好像天就要塌了。那天,夫妻俩呆呆地坐着,看大哭不止的孩子做一件事情:饿了,奶瓶在小方桌上放着,孩子想拿到,但他站不起来,就绕着桌来回爬,越哭越烈,竟抓着桌腿要站起来,一次次倒下,一次次再来,哭声和劲头都直升不减,最后竟真的站了起来,抓到了奶瓶!
夫妻俩惊动了,对看一眼,妻子扑过去就抱起了孩子,使劲亲。丈夫笑了,若有所思。是的,弱智孩子身上也有不弱的地方,有别的孩子没有的亮点,那股烈性,那声音和拼劲,非同寻常。夫妻俩重新点燃了希望,细细商量,达成了共识:只要孩子身上还有一个亮点,就要用两人全部的爱去点燃!
夫妻俩带着孩子进城了,租房住下,一切为孩子着想,争取最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条件。从这时起,二人就开始在孩子身上捕捉可以燃成辉煌的亮点,有意让孩子进入各种可以显现自己的细节,仔细观察。孩子智障严重,说话不清且思考混乱,对话时东说一下西说一下,回答问题从不着边,常是无缘无故傻笑并哇哇吼叫。所有人眼中的“傻子”,夫妻俩却瞅准了一个亮点:孩子极其好动,胆大,好胜,最喜欢哇哇大叫着奔跑,有一股用不完的劲头。夫妻俩有了基本的培养定向:体育。
孩子6岁时,夫妻俩把孩子送进了培智学校,并向老师说明了对孩子的详细观察及有关“亮点”的设想。这时,孩子的智商仅与3岁孩子相当。老师也发现,孩子的好动和顽皮在智障孩子中是罕见的,生性好动,课外时间几乎全是在奔跑欢叫,上课时老师只要提问他,他不管会不会都一定要跑上讲台才肯回答,不会答就笑。每次下课铃声一响,他就第一个冲出教室,跑下楼满头大汗地向老师汇报哪位同学睡觉,哪位同学做小动作,哪位同学说悄悄话……能说出好多同学的违纪细节来。老师知道他比哪个同学都好动闹堂,但“上进心”又特强,就夸奖带提醒,慢慢引导。
夫妻俩经常到学校与老师们一起联手帮教孩子,常默默站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回家时就有针对性地从细微处一点一点扶正。二人辛苦打工,要让孩子样样不缺,还要让孩子不被宠坏。孩子已成为短跑培养的重点对象,在每次比赛中,孩子都是前几名,但每次都会大笑大叫满场地张扬,平日还有欺负别的弱智孩子的迹象。夫妻俩和老师们苦心安排了一场特殊比赛,让孩子和两个正常孩子赛跑,两个有名的小学百米冠军。接连跑了三次,孩子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围观的孩子们就喝倒彩,老师也摇头,夫妻俩第一次打了孩子:“你知不知道你是笨蛋!”孩子入学后第一次放声大哭,跑回家不去学校了。
夫妻俩开始了正面说教,苦苦说了几天,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弱智和仅有的亮点,让孩子明白:真正的自尊与骄傲,要用比别的孩子多十倍百倍的努力去赢取,他现在只是一盏小小的油灯,灯里只有那么一点点油,是爸妈帮他点亮,还要不断给他添油!
孩子终于听明白了,第一次给爸妈跪下了,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我错了,我是个不懂事的笨孩子,爸爸妈妈受苦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夫妻俩流着泪笑了:孩子的心终于点亮了!
孩子回学校后变了一个人,话少了,训练刻苦了,像个有心人了。他的过人的耐力和爆发力让他脱颖而出,他的“多动症”反而变成了他的一个长处,身体灵活,一听到发令枪响,他就能马上起跑,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怯场发愣。
2006年7月,在全国特奥会男子100米m13组比赛和男子200米m02组比赛中连获两金,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均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07年10月,他在世界夏季特奥会上勇夺男子50米a组金牌,12岁的智障孩子,走上了世界冠军领奖台!
孩子捧着金牌回家,夫妻俩已安排好了孩子新起点上的新的一课。
孩子异常地高兴,把金牌挂在身上,手舞足蹈。夫妻俩静静地看着孩子,流泪了。孩子不张狂了,问爸妈怎么了。夫妻俩拿出那个奶瓶放在桌上,细细地讲来,从得知孩子是弱智后的绝望到孩子争取这个奶瓶时的感悟,从仅有的一个亮点的发现到这11年的一次次点燃,从“一盏小小的油灯”到这个世界冠军奖牌……许多疼痛着也希望着的淋漓细节,让孩子再次惊动了,再次跪了下来,哭了:“爸爸!妈妈!我知道了!”
“你知道什么了?”
孩子说,他身上就这一个亮点,是爸爸妈妈帮他点亮的,以后他要自己多努力,让这亮点越来越亮……
夫妻俩笑了,孩子刚起步,能悟到此就很难得了。孩子会用他更大的辉煌告诉人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亮点,有的人身上有许多亮点却一生难有一次辉煌,有的人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暗淡无光而绝望,其实,只是没有去点燃,只是没有去发现,只是让太多的亮点一个一个自生自灭了。人生的辉煌是用全部生命去点燃尚未泯灭的那个亮点,这样的亮点,一个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