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说,他与妻子是同意儿子玩电子游戏的。他们的想法是,孩子就是一棵正在长大的树,玩游戏是枝叶间的鸟,鸟儿宛转动听的歌唱,也就为孩子这棵树平添了无尽的乐趣。
孩子最初接触游戏是在1991年。那时社会上开始兴起学习机,这可是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他和妻子都乐于接受新鲜的东西。
有了学习机,儿子的学习如鱼得水,儿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人格外精神,学习成绩也日渐提高,他和妻子十分高兴。
事情往往是会起变化的,且事实证明,越是聪明的孩子,一旦与游戏接触后,就更容易沉湎其中。他们的儿子也是这样。最初,他们以玩游戏作为驱动孩子学习的动力,他们规定,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小时,而且是写完作业再去玩游戏。
一开始,儿子为了玩游戏,一放学就认认真真写作业。可是,那游戏中打打杀杀的刺激、过关的挑战,远比学习软件和做作业有吸引力得多。
原来做完作业再玩游戏的规定,在儿子的一再坚持中,他与妻子也有了松动,儿子玩游戏超过了他们的预期,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中考前,儿子的成绩尽管仍是班上的前10名,但位次明显下滑。
这时,他与妻子有些坐不住了,如此下去,不说上不了好初中,也极有可能只上一个二三流的高中,夫妻二人商量:依然不可打压,只能继续引导。
从此,儿子放了学,或者节假日,父亲会与儿子一同玩游戏,一同闯关,父子俩还不时交流。原来,早在两年前,父亲也玩过游戏,他决定“重操旧业”。他和妻子的想法是,要让儿子改变自己,从沉迷中走出来,他就必须得进去。
有了父亲的相伴,儿子玩游戏的水平不断升级,儿子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动作游戏,开始向角色、策略等游戏进军。而且,觉得中文版的没意思了,去玩日本原版的……
当然,父亲陪儿子玩游戏不是简单地玩,他常常会问儿子:今天玩了这个游戏你的收获是什么?或者说,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游戏对我们的启示。儿子到底聪明,也肯动脑子,总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
父亲要加快对儿子的引导了,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和儿子一同玩起了成长型游戏。一次,父子俩在玩一款成长型游戏时,有一个人物被儿子设计了好几种方式都未能满意。父亲说道:游戏中的角色其实映射出玩游戏者的影子,角色的归宿由玩游戏的人掌握着,玩游戏者的知识水平决定了玩游戏的水平,这种水平也就决定游戏中角色的命运。听了父亲这一番话,儿子竟然停止了手中的游戏,不禁深思起来……
第二天,恰好是星期天,儿子邀父亲一同去图书城,他们商量着买来了一大堆书,有哲学的,历史的,有人物传记,当然还有各种字典。比如,玩有关春秋战国题材的游戏,儿子就会研读起相关的历史书,设法弄清楚游戏中人物的复杂关系和结局。儿子还会抱着英语、日语词典使劲查阅,为的是弄懂原版游戏中的关键词。
就这样,孩子从玩游戏入手,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6年,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被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2010年9月,儿子又考取了日本早稻田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研究生。由于在玩游戏中自学了日语,凭着深厚的日语功底,竟然一次就通过了国际一级水平考试,这让儿子在早稻田大学的选拔考试中占有极大优势。
这位父亲就是辽宁省沈阳市的迟宏江。
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事,既然孩子已经沉迷于游戏中一时难以自拔,父母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坏事中也会包含着好的因子,这些好的因子就像树上的鸟儿,它在让孩子有着一个多彩的童年时,也会让孩子长成一棵苍劲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