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珞丹看来,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相互使用的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中断,相互使用率越高关系就越牢固。什么样的婚姻关系会比较紧密,就是两人之间有很多关系:情感关系、彼此家人之间情感关系、共同利益孩子关系、经济关
在王珞丹看来,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相互使用的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中断,相互使用率越高关系就越牢固。什么样的婚姻关系会比较紧密,就是两人之间有很多关系:情感关系、彼此家人之间情感关系、共同利益孩子关系、经济关系,当他们之间的关系联系得越多,他们的婚姻就越牢固,反之就容易破裂。所以多和别人发生关系,是交朋友的秘诀。因此,有朋友给王珞丹打电话,她都会很高兴地问:“朋友是拿来用的,啥事说吧。”
勤利用,频往来
去一个旅行社要你交五千块的地方,王珞丹只要花一千或者八百。破纪录的一次,是几年前创下过不到一万元跑遍新疆、内蒙古、海南的记录。去海南时住了一个星期,天天在海滩上吹风,喝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椰汁,骑马上天山……那时候,王珞丹还没有现在这么红,手头也不宽裕,省钱的秘诀是从不住酒店,而是去“骚扰”同学或者朋友。
每回住别人家,王珞丹总会露几手精湛厨艺,麻利地替对方整理下房间。洗漱用品统统自带。告别时,感激中多少有些抱歉,只得说打搅了,真不好意思。倒是同学或朋友们个个乐呵呵地回答:朋友就是拿来用的。
后来,王珞丹渐渐走红,愈发觉得“人脉”的重要。热衷于各种聚会、宴会,灯红酒绿中认识各路名流。最夸张的时候,一个晚上穿梭于好几个聚会地点,到一个地方喝杯酒,寒暄几句,再转战另一个地方。认识的人倒真是多起来,用来装名片的簿子最后换成了纸箱,手机里面已经存不下更多的联系人。庞大的交际范畴,却又都是泛泛之交,能够坐下来喝喝茶、聊聊天的没有机会,可以深交的几乎为零。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耗那么多气力和热情换回来的,最终不过是一张张没有温度可言的纸片。王珞丹意识到自己陷入交友误区,她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清理名片和通讯录,有些啼笑皆非的,是大部分人竟然想不起是什么时候认识的。该删的删,该扔的扔,千万个泛泛之交抵不上一个知心朋友。与其把时间花在应酬一些日后根本没有机会深入交往的陌生人身上,还不如和知心老友把酒言欢。
王珞丹又和以前的老同学老朋友恢复了联系,想去哪儿了,随心所欲地给当地的朋友挂个电话。有一回去泰国,李光洁说,你报个团多省事。王珞丹咧嘴一笑,回答:第一,旅行团总是走马观花,只有当地人才知道哪里的风景最美,最值得去,也只有当地的朋友可能有些风景区的熟人,提供便利;第二,与其让旅行社赚钱,不如把钱省出来送礼物给当地朋友。
在京城寒意十足的三月,要搬家,几个电话下去,留在北京城里的哥们、姐们,分别从不同的方向汇集过来,先是分类,然后打包,帮着工人一起搬上车,然后又扛进新房,拆包,置放……直到物归其位。疲乏的一干人直奔附近的大排档,几瓶啤酒、几个小菜,推杯换盏间又找到昔日寂寂无名时的小幸福。众人微醉时,不知谁起头讲起清纯年少时情事,居然有人暗恋过王珞丹,还不止一位。王珞丹愕然,激起心潮涟漪,这份美好、温暖的感觉真奇妙。即便时光老去也不用可怕,该利用老友时便利用,至少相聚时还能重温旧日情怀。官网被黑,经纪人急得跳脚。王珞丹趴在床上,一个电话就将精通网络的师兄从被窝里拽了出来。师兄绞尽脑汁与顽固木马斗智斗勇,一旁王珞丹酣然大睡。事毕,面对师兄嗔怪,王珞丹心安理得地反问,身为朋友,不利用你利用谁?
“用力用”之前用力爱
朋友是可以拿来利用的,因为相互帮衬也是一种相互利用,但前提是相互。王珞丹能被同学、朋友“欢迎利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方也都在她心上。同是在考电影学院住在地下旅店时结交的室友,后来室友落选电影学院但读了人大,又去了法国。王珞丹几次带父母去欧洲旅行,就住在这个朋友家,得到很好照顾。而室友的家人留在北京,逢年过节,如果有时间必定带上礼物去探望;若不得空,问候的电话也必不可少。并且,做这些事从不刻意告诉室友。许多年过去了,两人在不同的领域发展,不同的国度生活,身虽远心相近,友情不以相互利用而落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是真朋友,乐于被人利用这份长处。王珞丹每次利用他们时,不会空手而归,当然也不会空手而去。有时候是几本有意思的书,或者是自己主演的最新影视剧碟片,父母从内蒙古老家带来的土特产,也毫不吝啬地送于友人一道分享。新结识的台湾朋友很喜欢北京的果脯,王珞丹买了一小箱快递过去。邮资超过了礼物本身,惹得有人笑她傻。王珞丹觉得这不是傻不傻的问题,而是情够不够真的问题。只有够真的感情,才能担负得起利用的互助。
早些年,大凡在异地麻烦过的朋友,临走必定盛情相邀:“等你有空来北京,我让你睡那张单人床,我打地铺!”后来不差钱买了大房子,邀请语变成:“等你有空来北京,我让你睡我们家的五星级大床,我睡客卧。”是真邀请,不是假客气。朋友真过来,也不特意招呼,第一天就告诉人家冰箱里面有什么菜?煤气阀门在哪里?被单和睡衣在第几个抽屉……只是想让朋友有种在自家的感觉。
碰到拍戏不得空,就把外地的朋友托付给北京的朋友,让本帮朋友陪着外埠朋友逛京城。朋友要走了,王珞丹尚在剧组走不开,隔着电话线耳语:把钥匙放在门口的垫子下面就可以了,记得别让人看见哦!有位广东的女友,先生平日素食,在北京开刀,王珞丹精心熬了菌菇汤,在素食馆点了两个菜送过去——其他朋友多半送些鲜花水果之类,和她的花费差不多,但王珞丹的用心让女友感动。
《老友记》中,相互欣赏、彼此鼓励的六位男女主角,也为王珞丹如何“用朋友”和心甘情愿为朋友所用提供了借鉴。当joey没钱时,他的表演课程是chandler帮他付的,当chandler和monica的事情被joey发现且joey被要求保密时,joey哪怕被其他人认为是变态,他都守口如瓶。当chandler离开joey的时候,怕他经济有问题不能过日子,故意输钱给他。这样细腻的片段,让人备受温暖,王珞丹经常重温这部影片。有朋友的生意遭遇困难需要钱,却清高得要命,王珞丹把钱塞到对方手里,没心没肺地嚷嚷:算是入股,年底记得分红啊。到了年底,朋友走出逆境,还真连本带利地偿还,王珞丹也不客气地收下钱。
功利社会,有人“用”朋友,就像吃速食碗面一样,吃完就把那碗给抛弃了;而高明的人,把朋友当作一方上好砚台,写过字,时时还拿出来用清水滋养。你当然不知下一次“研墨写字”是什么时候,世事难料,但就算从此用不上了,你能记得问候对方一声,让对方感到一种情谊。“用”人之前先要用力爱,王珞丹是这么认为的,只有这样才不会“人到用时方恨少”。
投其所好的“用人”之路
每一个明星都要走过一段寂寂无名的阶段,有人走得艰难而漫长,有人却找到捷径一步登天。在大家看来,王珞丹好像是一下子红的,金牌制片人、著名编剧、大腕导演,积宠爱于一身。其实,这与王珞丹的社交方式不无关系。
第一次是个意外。当时,王珞丹随着经纪人去赴一个晚宴。在座的全是大牌,没有人在意角落里的王珞丹。席间,一位大腕导演突然谈起他初去法国的女儿,既吃不惯那边的饮食,言语交流上也有些障碍,言谈间,流露出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牵挂和不安。王珞丹马上就想到了定居法国多年的室友,晚上再一打听,原来室友与导演女儿的住处只隔着一条街。王珞丹拜托室友周末的时候可以做一顿中式大餐邀请导演女儿做客,顺便教授她学习法语。王珞丹的本意,只是尽自己能力帮助一位无助的父亲而已,不想却为自己招来意想不到的好运。没想到,导演竟然亲自力荐王珞丹去了一个剧组,一试镜居然还拔得主角的头筹。
这件事,给了王珞丹很大的感触。人和人之间是有感情的,两个陌生人的相识、相熟,需要一次彼此的互惠互利加深了解和印象,而主动解决对方的困难,投其所好才是“用”人之本。
韩寒看过几部王珞丹演的电视剧,觉得她特别棒,于是在备受关注的博客里面赞不绝口。王珞丹早就知道韩寒,也看过他写的书,于是主动把韩寒的博客链接了过来,还给他写邮件。一个文学界的小青年,一个艺术界的小姑娘,两个文艺青年彼此惺惺相惜,成为好友。韩寒热衷赛车,王珞丹利用频频出国的机会,给他买最新的赛车书籍和图谱,有次为了买一个赛车的模型,花费不小。韩寒说,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哥帮忙。王珞丹心想,我们之间能有什么互帮互助的麻烦?
不想,需要韩寒出面解决的事还真来了。不久前颁奖礼上,主持人问王珞丹与徐静蕾版杜拉拉区别时,她自己称与徐静蕾只是年龄上的差别。结果那句话没说完大家都静了,李光洁给她发短信,你说错话了。这件事第二天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上,大家都翘首以盼地等着两个杜拉拉开战。王珞丹想给徐静蕾道歉,可不熟,搞不好还弄巧成拙,突然想到韩寒和徐静蕾关系最铁,电话打到韩寒那里。不等开口,韩寒就说,哥已经提前帮你解决了,你就安心睡大觉吧。
王珞丹的奋斗之路,就是“用人”之路。她是那种会抓住一切机会让自己跳脱到一个更好环境里的女人。当然,她在此之前用心做过很多铺垫,她非常擅长打动人;她的美好之处还在于,她不会过河拆桥,她与她“用过”的人仍保持密切的交往,让人非常舒心地感应到,她念着你的恩,她并不健忘。她记得所在剧组大部分人的生日、喜欢的食物,给工作人员买水,就连扫地的清洁阿姨也不会掉;冬天去曾经执意坚持把她招进电影学院的老师家,替儿女都在国外的老两口洗窗帘,听老先生将二三十本家庭影集从早说到今……
没错,王珞丹一路走来,靠了很多人,很多人也甘愿给她靠,乐意为她的进步提供帮助,而他们,在她这里也享受到了一份有风情有雅量的情谊,他们也并不吃亏。朋友,既可以拿来爱,也能拿来用,听上去很势力的理念,其实在王珞丹看来并没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