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初。新加坡推出了一则很特别的广告影片。
影片的主角是一位印度裔太太。她正在悼念她刚死去的华裔老公。
“今天,我不是来赞美的,我不会说他有多好,因为很多人都已经说过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能让大家比较不自在的事。”
她说:“我想先从他在床上的表现说起。”
台下观众的眼神里都是问号,看着她继续说——“你们有碰到过早上启动汽车引擎,却启动不了的状况吗?”
她学起了汽车发动引擎的声音,但说实话,那听起来根本就是打鼾的声音。
这位寡妇学得嘴巴都歪到一边了。就这样“鼾”了几声后,她接着幽幽地说道:“戴维(她的老公)的打鼾,就完全像是这样。”
大家开始笑了。镜头转到她的女儿。
小女孩的表情显然有点儿古怪。大概是不理解妈妈为何要说起这事?
有些老夫妻也一边笑。一边微皱眉头,这场合说这种事好象不太合适吧?
“但,打鼾只是开始。”寡妇继续说,“他,也会……放屁!”好象好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呢。
“有些晚上。他放屁放得太大声,还会被自己惊醒!”
全场的来宾更是会意地笑了。
她说:“戴维会惊慌地问,‘那……那是什么声音?’”“那时候我会说,‘亲爱的,那是隔壁的老狗在放屁啦,放心地继续睡吧!…
镜头转过。
好几个太太笑得直捂嘴,而坐在她们旁边的老公则面露尴尬。
台上的寡妇。此时语气一转。
“你们会觉得。这很好笑是吧?”她缓缓地说,“不过,当戴维真的病得很重时,这些声音至少让我知道,我的戴维‘仍然活着’。”
她转头望向戴维的遗照,哽咽了:“现在……我却再也无法在睡前听到这些声音……”
全场的气氛顿时有如冰凝。
“到生命的最后,”镜头转向这位寡妇孤单的身影,看到她缓缓地说。“总是这些小小的事情,让我们永远记得……是这些小小的‘不完美’。一起组成生命的‘完美’。”
镜头转向她的儿子和女儿。
儿子大约上高中的年纪。女儿小些,他们看着台上的母亲,专心地听着她讲话。
“所以我想告诉我的子女,有一天,你们也能找到你们生命中的伴侣,他们会像你爸爸在我眼中一样‘不完美得很美’。”
她讲完后,仿佛如释重负,回到一个仍要照顾小孩的妈妈的状态一一收起悲伤,坚强起来,拥抱她的小孩。
观礼的人都没有痛哭失声。他们都径直地注视着前方,那是一种震撼和思索。
这些语言的重量竟然这么重地飘在空中,压在人们的心头。
这3分钟的短片也旋即走到了尾声。最后,这则广告的结束词是——“family(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