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小镇上,每天都有两个报童在卖同一份报纸。不用说,两个人都明白,他们是竞争对手,小镇就这么大。读报的居民就这么多,如果一个报童卖得多那么自然另一个就会卖得少。
因此,第一个报童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很响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很多,而且还有越来越少的趋势。
而第二个报童却不一样,除沿街叫卖外。他还每天第一时间去一些固定的公共场合,镇上的餐厅、酒吧、公园,一去之后就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就越来越多,当然也会有损耗,但很小。渐渐地,小镇上的居民基本都成了他的固定客户。都买了他的报纸。不用说,第一个报童当然不得不另谋生路。
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其实,第二个报童的做法中大有深意:第一。在一个固定地区,对同一份报纸,读者和客户是有限的。买了我的,就不会买他的,我先把报纸发出去,这些拿到报纸的人肯定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等于我先占领了市场,我发得越多。他的市场就越小。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心都构成沉重的打击。
第二,报纸这东西不像别的消费品有复杂的决策过程,随机性购买多,一般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今天没零钱,明天也会一块给,读报的基本算是文化人。通情达理不会因为一份报纸的小钱去为难小孩子。
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什么关系,一则总会积压些报纸。二则他已经看了报,肯定不会再买同一份报纸,他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后来,这个聪明的报童成为了当地多家报纸在这个区域的负责人,卖报、送报、订报……他每个月可以轻松地赚到175美元,这个数字比一个普通职员的工资还要多,并且他把赚来的每分钱都用来投资,投资起了他最喜欢的股票,那一年他才11岁。几十年过后。世界都知道了这个报童的名字:沃伦·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