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午,一位母亲风风火火地找到我。
“老师,你看到小萍了吗,我家闺女!”母亲的头发枯黄,被风刮得东一绺西一绺的,像秋天的衰草,是一种刺痛人心的乱。
我一愣。“小萍,不是回家了吗?昨天,学校月休,学生们都回家了,难道小萍没回去?”我也有些乱方寸,心紧跟着“怦怦”跳起来。
“哦,昨天,她倒是回来了,可是,今天早上,她,她就没影了……都怨我,唠叨了几句……这孩子,怎么就跑了呢!”母亲像是向我解释,又像是自言自语,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哦,这样啊。没事,她不会跑到哪里,我给你问问吧。”我找出班级电话簿,挨个给小萍的同学打电话。但打了一个遍,都说没见到。突然间,母亲的情绪有些失控,“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啊。”她一边说,一边捶胸顿足,看她急的样子,都快要疯掉了。
面对心急如焚的家长,不禁怨恨自己的学生:这个不懂事的孩子,走也不和母亲打个招呼,让母亲急成这个样子。
小萍的母亲顾不上和我多说一句话,跨上自行车,一转眼,就没了踪影。她走之后,我心里一直没着没落的。小萍平时还算一个听话懂事的学生,我想,她一定不会走到哪里去的。果然,傍晚的时候,一个学生给我打来电话,说打听到了小萍的消息——她到了另一个班的一位同学家里,一切都好着呢。
我赶紧给小萍的家里打电话,接电话的,是小萍的父亲。他喘着短促的粗气,当获知女儿的下落后,便骂骂咧咧地数落起女儿来。看来,他是真生气了。我说:“小萍的妈妈呢?”“她啊,已经出去找了一天了,这会儿,还没回来呢。”
那个头发蓬乱而又可怜的母亲,此刻,她在那里呢?
学生返校的当天,我便找小萍谈话。没想到,小萍竟一脸的委屈。她说,每次她都不愿回家,因为每次回家之后,母亲就学习的事情总是没完没了唠叨个不休,上学这几年,都是这个样子,她都受不了了。“真的,老师,我不想见到她。”小萍的话冷冷的,仿佛她谈论的,不是母亲,而是另一个毫不相干的人。
尽管,我一再劝她不要和母亲闹僵了,但小萍的态度始终有一搭无一搭的,不放在心上。
后来,小萍考上大学。之后,便没有她的任何消息。
再次见到小萍,是在班里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她看到我的一刹,眼圈便红了。我问她怎么啦。她说,妈妈得了脑血栓,全身瘫痪,已经不能动弹了。她一边抹泪,一边说,“老师,你知道吗,我妈妈现在已经栓得不能说一句话了,开始的时候,她还想说,但“啊,啊”半天,也说不清一句话。后来,干脆,连嘴也很少张了。”说完,小萍哭得更厉害了,“老师,我真后悔,当时,没有听你的话,现在,我再想听妈妈的唠叨,已经不能了。”
“我记得,你当时给我细细算过一笔账,你说,人一辈子,除了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真正守在母亲身边的日子没有多少天,要好好珍惜才对。然而,年少叛逆的我,哪里懂得这些啊。现在懂得了,又有什么用呢。”
那次聚会,小萍没有待多久,就匆匆走了。
我曾经把这个故事讲给过好多学生听。每次月休回家,我都要嘱咐学生,回家之后的两天里,一定要认真而耐心地听父母讲的每一句话,哪怕,他们说的根本是错的,哪怕他们絮叨到没完没了。什么是孝顺呢?孝顺就是让自己的父母顺心安心放心。而你能坐在父母膝边,认真倾听他们的唠叨,就是最好的孝顺啊。
千万不要把孝顺留待将来。你要知道,当你懂得的时候,可能,已经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