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母是农民,他们生养了我们兄妹三人。
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但父亲并没有融入其中,他是个重感情的人,所以他从没想过要把我们丢下外出打工,他舍不得我们;他是一个做事过于谨慎的人,他复员之后,曾有人劝他开个修理自行车的小店铺,不用出钱只出力就可,可父亲并没有同意。这个决定使他错过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多年之后,父亲说。
我是现在才明白父亲当初有多么的艰难。哥哥1978年出生,三年后我来到这个世界,和妹妹只差一年,从小我一直在外婆家长大,直到读书才回到父母身边。于是,一家人的生活,三个孩子的学费,成了长年累月压在父亲肩头的负荷。可是父亲依旧乐观,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渐渐品出来的,父亲在他们兄妹中排行最小。所以从小他就是最受宠的那一个,也正因如此,他的性格特别乐观,豁达。即便是现在年近六旬,在外人看来他的外表也依然很年轻,我知道,是乐观的心态让父亲的外表永葆年轻。
我是兄妹当中上学最久、花费最多的一个,也是给父亲压力最大的一个。在我们的印象当中,牢记父亲的一句话:咱们家条件虽然不好,但只要你们努力学习,将来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你们上学。那时,作为孩子的我们尚且不知这话里所含的分量,但小小的年纪里却因此懂得好成绩能给人带来的荣耀。我从小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从这句话里更是听出了父母深深的期待,于是就一直不停地努力着。读完小学,读完初中,又考上了师范。在离家百十里地的南阳,之前一周回家一次变成了一月一次,花销也从每周的几元钱到了每月的一二百元钱。
而父亲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只不过岁月在他脸上又多留下了几道苍苍的烙印。每次我回去,仿若尊贵的客人,母亲忙完地里的农活又不辞辛劳忙着为我做好吃的,临走前一天的晚上,把他们的关爱满满地装上一大包,千叮咛万嘱咐后,又会拿出一二百元钱来给我当生活费。第二天凌晨我和父亲早早起床,他骑车送我去车站。那时村里的小路还是土路,下雨时车轮轧上去就会形成大大小小的车辙,在那条并不宽阔的小路上纵横交错,天色灰暗时不免坎坷。初秋的早晨,天气已凉,我坐在车的后座上,感觉到父亲的背透着温热的气息,一路上温暖着我。已记不清了,三年里有多少个这样的日日夜夜,这个贫苦家庭里的父母用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向我表达着他们深深的爱。
就这样三年过去了,虽然家里生活并不富裕,可父母从没让我因为钱的事情而为难过。每次回家,父母都会准时地把生活费交到我的手里。即便偶尔凑不足,一周之后一定会准时打在我的卡上。就这样,我毕业了,找到了一家不错的杂志社,第一个月发工资了,我欣喜地给妈妈打电话,我说发工资了,我把钱给你们寄回去。可父母却在电话那头说,你刚工作花销大,自己要添置的东西也多。不着急给我们,余下的你自己攒着吧!于是我再也没有说过给父母寄工资的话。但多余的钱我也没有攒下来,我的眼光游离在这个大城市漂亮的橱窗里面那些闪闪发亮的饰品,那些穿在高挑的模特身上漂亮的衣服。我渐渐的淡忘了,忘了在那个遥远的小乡村里,忘了在那个难忘的岁月里,有一对父母正在为女儿的二百元生活费而两眼迷茫着。
很久之后,当我经历了工作、挥霍、不如意、重新找工作、甚至曾经有一段生活难以维持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一直是最最简单淳朴的农民啊,他们没有旱涝保收的工作,他们没有每月的固定工资,他们披星戴月,他们望天吃饭,老天如果不让他们多收三五斗,他们到何处去求?一时间我感觉到他们的不易和伟大,而我自以为洋洋得意的荣耀,那是他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才得来的,有多少个白天和黑夜里他们在为我的归来翘首期盼,而又有多少个清晨,他们又在为我下个月的生活费的来源而深深叹息。
我给他们打电话。我说,妈,我上学那几年你们是怎么过来的,家里总共就那么点收成,我每个月回去都要钱。母亲说,可不是,每到月末算着人该回来了,就开始发愁。父亲说,每次都盼你回来,可是又怕你回来。可不知咋的,日子也都过来了。
也都过来了。父亲在描述我们成长的时候经常说这句话,看着你们三个一点一点长大,日子虽不富裕也都过来了。依然是这句朴素的话,我却听得泪流满面。谁知道他们怎么样过来的,当他们为难的时候,谁来帮帮他们呢?
当我又有了满意的工作后,我决定以父母的名义,为他们开个账户,每个月为他们存下二百元钱,尽我一点微薄的心意,我想他们是不会在乎钱多钱少的。我只是想用这个方式时时提醒我自己:父母的恩情要常常放在心上,不要形式,只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