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的儿子来问我语文题。自从他妈妈走后,他还很少主动找我问问题。今天怎么了?
我一看,是“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补充成语”。前面是一排给出的成语释义,后面一律是“×言×语”,让你补充完整。诸如:“很少的几句话”,是什么言什么语;“说了很多的话”,是什么言什么语;后面还有“自己对自己说的话”、“豪迈雄壮的话”等等,这些题目大都比较好答,儿子也都填对了,只有最后的两个空着:“无根据恶意中伤的话”——×言×语;“毫无根据,诬赖诽谤的话”——×言×语。
天知道!这两个意思竟然还有区别?以前我只知道,它们都指向一个成语:“流言飞语”。不由得暗叹应试教育的迂,为畸形的基础语文教学捏把汗。
我卡在那里,半天没说话。儿子耐心地等着。
我举棋不定:“这后一个,应该,应该是流言飞语;前一个,应该……”应该了半天,也没应该出来。
儿子看我犹疑,小心翼翼地试探:“是不是风言风语?”
“哦,风言风语倒带点儿意思,只是程度上有些轻了。”我说。心里颇有几分不甘——我连这都没想到。
“那,闲言碎语呢?”
我一惊,原来这小子竟藏着掖着!这条成语尽管不是特别合适,但也是里面最贴切的了。
我没马上肯定,脑子飞快地转着,搜索更符合的成语条目。自然是没有。只好点点头:“嗯,这条比较合适。你怎么想出来的呢?”
“爸,你就是听了别人的闲言碎语,才对妈妈冷言冷语的。妈妈好言好语地解释,总是被你恶言恶语地打断。后来,你一说话就是污言秽语,她慢慢地寡言少语了。最后,你们不言不语了。妈妈也走了。妈妈走后,你对我总是只言片语,我只好自言自语……”
儿子不紧不慢地说出一大堆“言语”,我听得呆住了!瞪大眼睛,看着慢慢长高慢慢陌生的儿子……
“爸,”儿子举起我的手机,递到眼前,“给妈妈发个短信吧,用你的那些‘甜言蜜语’。”
我接过手机,一把将儿子拉进怀里。
吴彦子/荐
(读书人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