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鲜卑古墓博物馆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内最大规模鲜卑古墓群的保护力度,满洲里市目前正在筹建国内第一家鲜卑古墓博物馆。
满洲里市境内的扎赉诺尔古墓群,墓葬众多,文物丰富,是研究鲜卑族历史和我国北方古代民族关系的重要资料,1986年这里被列为内蒙古第二代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雯翔专程到这里的古墓群考察时,对满洲里市正在筹建的鲜卑古墓博物馆给予充分肯定。
扎赉诺尔鲜卑古墓群位于满洲里扎赉诺尔南约5公里的木图那雅河东岸坡地上。为东汉时期拓跋鲜卑族的墓葬群,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有古墓300余座。1959年我国首次发现这里的拓跋鲜卑古墓群,到目前发掘清理的30余座古墓中,出土文物有具有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特色的褐色手制陶器、骨器、桦树皮盖、铜镬以及刻有飞马的铜饰版等。同时又并存有汉代中原地区常见的轮制灰陶罐、如意纹织锦、漆器和规矩铜镜等。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鲜卑古墓群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满洲里市今年决定把鲜卑古墓群遗址辟为鲜卑古墓博物馆。
据史料记载,鲜卑族原驻牧在鲜卑山,即今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一带,以游牧兼狩猎为生。东汉后期,建立鲜卑部落军事大联盟。公元181年其首领檀石槐死后,军事同盟瓦解。其中对中国历史影响较大的是拓跋鲜卑。
拓跋鲜卑是鲜卑族东北一部,原始游牧区在额尔古纳河与大兴安岭北段之间,后迁移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在呼伦贝尔草原陈巴尔虎旗、满洲里扎赉诺尔、海拉尔伊敏河流域等各地留下许多墓群。其中扎赉诺尔鲜卑墓群素有“北国第一古墓群”号称。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大量鲜卑实物史料,是研究鲜卑历史的极其重要的资料,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宝库增添了别具风格的光辉灿烂的内容。
拓跋鲜卑于公元258年迁移到今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北的盛乐(即今内蒙古蒙牛乳业公司大本营所在地附近),建立了拓跋鲜卑第一个政治中心。公元386年召开部落大会代王即位,不久改称魏王,史称北魏。后又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云岗石窟系北魏时代所建),公元493年再度迁都至洛阳。拓跋鲜卑从草原走入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所建的中原与北方地区统一的封建制政权。鲜卑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鲜卑族与汉族以及其它少数共同缔造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中华历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