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节刚过不久,你脱光了吗?试从量变与质变的视角,谈谈如何追到心目中的男神或女神。”
这不是某个网站做的“脱单”调查,而是长沙某高校大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期末考题。面对这道考题,学生们给出各种脑洞大开的答案。命题老师称,这道考题并非“哗众取宠”,而是希望通过结合社会热点,考查学生的哲学思维,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生】
用马哲原理论述追男(女)神,有趣但“不容易”
“从量变与质变的视角,谈谈如何才能追到你心目中的男神或女神。”1月13日,一则高校期末考题和学生奇葩答案的帖子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并引来热议。
当天,市民王先生发帖称,长沙某高校的老师出了一道神题,问学生“脱光”了吗,并要求论述如何追到心目中的男神和女神,帖子后还附有拍摄的试卷和部分学生的答案。
王先生介绍,这道题出自长沙某学院大二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考题为论述题中的第一道,满分为10分:“光棍节刚刚过去不久,你脱光了吗?试从量变与质变的视角谈谈如何才能追到你心目中的男神或女神。”
网帖中还附有部分学生的答案,比如有女生答“量变促成质变,所以要多创造与男神沟通交流的机会,有事没事发微信联络联络感情,多创造与男神‘偶 遇’的机会,怒刷存在感,有朝一日一定能量变促成质变”;男生版本的答案有“量变:我吃得更多了,有了肌肉女生更喜欢;质变:找了个女朋友”。
13日下午,记者来到该高校,不少学生以校方有相关规定拒绝了相关采访。
随后,记者将这道考题交给河西某高校的几名女生作答,几人看过题后均抿嘴而笑,连说“好玩”。这几名同学说,从没想到严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考试 还可以这样出题。不过,当看到题目中要求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原理进行论述时,几人纷纷表示“有点难,不知如何答题”。在记者的邀请下,几人开始认真作答。 “要追男神,首先自己要成为女神。”“要追男神还是要看脸。”几人的答案和网上贴出的答卷有些类似。“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不知道怎样答题才能得分。”一位 女生回答说。
【命题老师】
哲学是方法论,以社会热点为素材考查学生思维
13日,该高校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证实,该考题为大二上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期末考试内容,由学院教研组命题,论述题有四个,该题为第一题。该负责人表示,该课程为必考科目,有3个学分。
“哲学是一种科学思维,也是方法论。”13日下午,该学院命题组老师回复称,这道题是想考查学生运用哲学基本原理对当前的热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命题组老师称,他们并不清楚该考题和部分学生答案被放到了网上,但“有些神回复恰恰表明一些学生理论知识的贫乏”。
“追,是一个过程,这是一种量变,追到,则是质变,这个规律性的问题必须要有明确阐述。”命题组老师称该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只要将量变与质变 的辩证关系阐述清楚即可得分,从目前部分所谓的神回复来看,这些答题学生显然没有正确理解题义,“最终我们是希望学生能运用学到的理论去独立分析和解决遇 到的问题。”
“部分学生的答案浮于事物表面,停留在发泄情绪上面。”该校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期末考题由专门的命题组负责,特意选择了当前关注度较高的一些社会热点作为考试素材,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比如这套考题的第二道论述题,就是要求学生从‘发展’的视角,来谈谈国家的二孩政策。”该负责人称,从考试结果来看,部分学生的表现差强人意。
13日下午,记者将该题请长沙其他几所大学的学生作答,同样有不少“奇葩”答案。不过,一些大四学生及研究生还是系统论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
【专家观点】
答案摘录
网友“立志做个自信girl”:作为屌丝从现在开始提升自己,坚持下去,当量变达到质变,你就从屌丝成了男神/女神,也就可以追到你的男神/女神了。
李同学:既然奉之为男神或女神,就说明自己与他(她)有差距,怎么做?自身修养和能力要提高,过程很漫长,不抛弃,不放弃,不断积累,定能绽放,从而并肩而立。
考生答卷A:从物质形态讲我一直穿有衣服,所以不存在“脱光”一说;从思维形态而言,我自我感觉脱光了。量变:我吃得更多来强壮身体,有了肌肉女生更喜欢。坏毛病改了来吸引异性。质变:找了个女朋友。
出题者思维新颖但命题不够严谨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柳礼泉:出题老师的思维很新颖,我很欣赏,从引导学生关注哲学、学习哲学的角度来看,老师还是动了很多心思的。不过,从严谨性的角度该命题还值得推敲,不值得推广,我个人不会这样出题。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方向新:命题本身欠妥。量变与质变规律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这是一个基本的哲学原理,而该考题却将一个主观认同的事物作为对量变与质变规律阐述的对象,这可能让学生产生误解,因此出现千奇百怪的答案也就不难理解。
以女神为例,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女神,这是一个属于主观上认同的东西。由量变向质变转变,从哲学上来说,前提应该是有一个可以观察、度 量,或者说有一个统一标准衡量的事物,如果将其应用到对主观认同事物的分析,则很可能千人千面,得出不同的结论。前提或假设错了,后面的结论自然也会跟着错。学校在出该类命题时,也应该遵循哲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