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不是不懂基层国家公务员 而是不清楚
公务员,曾经让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心向往之的职业,一方面,享受着身边人仰望的荣耀,另一方面,有着不错的薪资和福利待遇。然而,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公务员也渐渐褪去了光环,尤其是基层公务员,他们面临着工作压力大,福利收入锐减,以及极难晋升的尴尬局面。
基层国家公务员的发展状况,其实是一个需要严肃讨论的议题。每次讨论公务员待遇和发展问题,都会导致公众的选择性理解和舆论的站队,这似乎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结果。面对困境,他们有的选择坚持等待机会,有的则毅然选择放弃铁饭碗,重新进入社会参与竞争。
但是事实是,公众似乎不是不懂基层公务员的困境,而是公众根本就“看不透”,甚至是看不清楚。这让公众如何给予评价呢,这又如何让公众认为是真的呢?相反,公众看到的更多的是,三五天就可以在官网上看到又被下台了几位领导;隔三差五的又被媒体曝光一个在外“风流”的官员事迹,再几天又被群众举报有干部在外面大吃大喝。这些在公众眼里那可是“潇洒”得让人羡慕嫉妒恨。
这些现象严重的损坏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形象,更严重的是这些恶劣事件仿佛给群众的眼睛带上了“眼罩”,遮住了群众的视线,仿佛现在一提起官员就是“贪”;一提起干部就是“能吃能喝能玩”的精彩职业;一提起公务员就是每天就只是在办公室看看电视上上网的轻松。试问,这些问题不除去,还有谁曾想起还有其他绝大多数踏实的公务员,能够真正的理解他们呢?
笔者认为,要让绝多数,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的困境成为公众议题,还需要出台更多的透名制度,让公务员给公众的感觉不在是“雾里看花”。不光是财务、行政事项的透明化,让公众知道他们的收入和财产情况,还原最本真的一面。还应该尽可能的尝试打破编制化,给予更多有真正能力的人进入公务员群体,以减少一些只为“考试而考试,工作而工作”以进去队伍里面混工资为目的的人。
为此,还真不是公众不关心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基层公务员以及年轻公务员的成长成才,而是公众根本看不到最真实的一面。让基层公务员的发展状态与生存困境成为议题,这是一种应有的社会意识。作为公务员自身也应该多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在群众心中树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