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评:污染“保护伞”比污染更可怕
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时评:污染“保护伞”比污染更可怕由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
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时评:污染“保护伞”比污染更可怕
由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环保厅联合组织开展的“2015利剑斩污”专项行动近日启动,这在河北环保史上还是第一次。检察机关在专项行动中要深挖细查破坏生态环境背后的职务犯罪,严肃查办在项目审批、环境评价、环境监管、产能淘汰、污染治理等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发生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犯罪,坚决铲除利用职权包庇、纵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和充当其“保护伞”的职务犯罪。
河北四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在河北环保史上还是第一次”的“利剑斩污”专项霹雳行动大快人心。表明了河北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决心,同时彰显四部门对环境污染查处的“有案不立,有案不移、以罚代刑、降格处理”等环境污染背后存“保护伞” 等职务犯罪严肃查办的明确态度。
环境污染背后存“保护伞”问题,不仅是河北独有而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党中央领导反复强调,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绝不能以牺牲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代价。如今科学的发展观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贯彻落实不下去,说穿了还是错误的政绩观作祟,地方保护主义成了污染企业的保护伞,环保执法部门要看地方领导的眼色行事,环境保护政策被污染企业“戏说”,污染企业与环保执法部门捉迷藏,“猫不捉鼠”也成了一种潜规则。
“保护伞”问题背后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畸形的发展观、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为什么对于一些严重污染的企业,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不予过问,不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办事,及时制止,反而“化敌为友”一味袒护和纵容,使污染企业变得胆大妄为,无视法律法规,成了污染大户,这无不凸显,唯“GDP论”在一些地方政府还有相当的市场,环境评价纳入政府考核,“绿色GDP”只是一句空话。地方政府只注重“GDP”的眼前利益无,而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充当污染企业的保护伞才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污染“保护伞”比污染更可怕,因为权力是靠山是最大的支撑。“保护伞”背后还有利益纠葛的腐败猫腻,所以,官员既然也就不愿得罪污染大户的“财神爷”。利益博弈下的配合默契,形成“互惠互利”的心照不宣,官商勾结,“权力吃污染大户”的腐败,所以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杜绝污染企业的存在,原本是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事。可现在在很多地方,却转嫁成受害民众无奈的抗争。出现了严重后果,本该承担失职责任的有关部门,总是以一副“高度负责”的面孔出来充当“和事老”,到头来最终是污染企业和受害民众两败俱伤,而地方政府却是永远的赢家。真正要拧紧企业污染这道阀门,除了处治污染企业这个肇事者外,别总是忘了揪出背后的权力保护伞。如果仍其下去,给人类带来的不是福祉而是一场严重的灾难。“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将会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