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事业单位招聘动辄有猫腻?
事业单位招聘动辄有猫腻,极端的例子是有个工会招聘,居然规定了身高,指明要有篮球特长,有人讥之为“萝卜坑招聘”。根据既定的萝卜大小,事先挖好合适的坑,这是定人招聘,一招一个准。最近发生在山东滕州的事业编制考试,又有难以自证清白的猫腻:先是高分考生呈井喷状态,让人费解;被人质疑后,公布的面试名单中,原25名分数过80分的考生,仅有3人进入面试;在分数异常的综合类岗位中,有27个岗位人员名单发生变动,原先22名成绩在80分以上的考生集体消失。虽然滕州的官方解释说这里没有猫腻,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里面不可能没有猫腻。
就时下招聘的行情看,事业单位招聘的热捧程度仅次于公务员,因为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和管理,都是参照公务员的,而且有许多便利的机会可以转为公务员。想成为公务员而难以通过公务员考试,最理想的渠道,就是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这堪称是步入公务员的曲线之径。
就时下招聘考试的信誉而言,公务员考试首屈一指,相对来说,猫腻最少。让人纳闷的是,既然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与管理都参照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干的常常是一样的工作,而公务员招聘考试有一整套现成可以用的题库、命题人员、改卷人员……事业单位招聘为何不采用和公务员招聘一样的考试方法?
这肯定经不起一问,因为事业单位的招聘一直乱象纷呈,如果跟公务员的考法一样,它就乱不了。为什么要让它乱,只有一个靠谱的解释,那就是有人要从这乱相中得到什么好处。譬如这两年浙江的事业单位招聘,笔试要考两门,一门叫《综合应用能力》,一门叫《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且不说前一门的内容理应包括后一门,后一门的意思则非常费解。实际的真题拿到一看,前一门其实跟公务员考试的申论大同小异,只是多了一些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后一门则跟公务员笔试的行测一模一样:总的份量似乎比公务员考试还要多。为何不照着公务员的模式考,非要另起炉灶?此外,有的事业单位需要面试,有的则不需要;有的去年需要面试,今年不要;有的去年不要面试,今年需要。同一个市的医疗机构招聘,有的县市区要面试,有的县市区不面试;同一县教师招聘,有些科要面试,有些学科不面试:无论是要还是不要,一概没有理由。
如此一来,无法不让人疑心,它有猫腻。今年怎么安排,就看决策的人今年想把谁招进来。为特定的萝卜挖特定的坑,恐怕就是某些地方事业单位招聘的“硬道理”,不然,你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参照公务员规范的考试方法来?当年海南三亚的一个劳动局长就让他女儿考了90多分,他还嘴硬,说自己的女儿有本事,最后证明有猫腻,女儿没录用,老爸的乌纱帽也落了地。这不会只是小概率的个案。我以为,为了让事业单位的招聘不再有猫腻,请早一点参照公务员的考试方法考。否则,它先天就带有猫腻的嫌疑,什么样的解释都会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