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初试在即,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特别针对最后40天的复习,出品了"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材料"系列文章,把众多考点按照模块与专题的形式高度浓缩总结,希望考生能够掌握这些必备考点。
由于马原部分考点较多,所以按照模块编写。本文的主题为唯物史观。
专题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对立史观
唯心史观具有两大缺陷:一是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二是指看到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而忽视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同时也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专题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其基本要素包括:①劳动资料;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者。劳动资料里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