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资讯 >

79.6%受访者认可中式教育培养的人才

2015-11-09 
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提升,各行业越来越需要既能够了解本国国情,又能自信应对国际规则的高素质人才。毫无疑问,
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提升,各行业越来越需要既能够了解本国国情,又能自信应对国际规则的高素质人才。毫无疑问,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解决国际事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推动。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问卷网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3000人参与)显示,76.9%的受访者认为国内培养的人才与国外差距不大。不过,49.8%的受访者认为西式教育更有利于培养人才。
  79.6%受访者认为中式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国外差距不大
  当前国内教育体系培养出的人才国际竞争力如何?调查中,79.6%的受访者对国内教育培养的人才表示认可。其中,13.2%的受访者认为国内教育培养的人才已经具备一流的竞争力,20.3%的受访者觉得与国外教育培养的人才不相上下,46.1%的受访者感觉国内教育培养的人才虽然与国外教育培养的只是略有差距,但差距不大。不过,也有20.4%的受访者认为二者差距依然很大。
  在外企工作多年、如今在国内互联网领域当“猎头”的杨应楠(化名)介绍,从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开始,“外企和外企的职业体系,为国内企业间接培养和输送了人才,也让很多优秀年轻人开阔了国际视野”。他认为,10年后的现在,差距已经大大缩小,“得益于国内发展速度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国内人才甚至有着更好的处理工作事物的方式和抗压能力,以至于我们现在只讨论分工不同,而不再以国内外来划分人才层次”。
  “但这并不代表全面赶超。”杨应楠补充说,在一些高精尖的专业技术类岗位里,很多国外人才都比国内要稳定和可靠。
  调查显示,在教育方式上,49.8%的受访者仍然认可西式教育,18.4%的受访者更倾向于中式教育,也有31.7%的受访者认为,教育方式应兼容并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郑葳认为,任何教育形态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与其所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存在互动互为的关系。“因此可以说,中式与西式教育无所谓纯粹的好与坏,都是不同文化的自我选择,都有其生存的土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西之教,体用之间,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寻找到中国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51.4%受访者认为西式教育会加剧阶层固化
  有人提出,中式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只要吃苦受累,平民子弟也有机会成为人才。而西方教育是分层机制,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早早就通过购买分开,买不起的只能被淘汰。
  虽然大部分人认可西式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但基于上述观点,51.4%的受访者承认,西式教育中过于强调资本的作用,从而减缓社会流动,加剧社会阶层的固化,还有38.8%的受访者认为不好说。
  曾在美国布法罗大学就读的迟海(化名)告诉记者,据他观察,美国小学下午3点钟一放学,在大街上蹦蹦跳跳的很多是黑人孩子,白人孩子则大多拿着乐器背着书包去参加各种辅导班。
  “美国的公立高中里,受欢迎的都是橄榄球队长、拉拉队长,好像高中可以玩出来,但是他们的结局呢?看过电影《朱诺》的都知道,未婚先孕的,要生下来就必须立刻工作养家,从此只能在底层徘徊;看过美剧《绯闻女孩》的也应该知道,美国大学申请时看重申请人五花八门的能力,这些能力真的不是玩会的,而是家族人脉和个人能力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所谓的‘常青藤’也是变相的精英继承。所以,对人才的要求都是普适的,只是西方依据资本早早划分出层次来了。”迟海说。
  国内的教育方式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在受访者看来,首先应该加强个体天性的启发(30.7%),其次是价值观塑造(16.8%),排第三位的是教育资源分配应注重均衡(16.0%)。其他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包括,减轻应试压力(9.2%)、加强体育艺术教育(5.1%)和有更多公平多样的出路(3.6%)等。
  郑葳认为,国家应为教师提供更多支持。“包括提供更加优质的课程与教材、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师待遇。”唯如此,“既具传统内涵又富有现代特点,既强调学生主体又注重教师,温和的、高质量指导的真正的‘中式教育’才能应运而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