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暑期是考研复习的“黄金时期”,2016考研政治复习也进入了强化阶段。强化复习阶段较之基础复习阶段很大的不同在于需要同学们练习一定难度的试题来巩固。然而,在往年的复习中,文都考研的政治老师发现很多同学会陷入这样一些误区,今天我们就来逐一盘点下:
误区一:用“可能性”代替“必要性”
任何事情,如果我们不想做它总能找到很多的理由。由于一些同学对于考研政治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觉得这是一门靠突击就能取得高分的“容易”的科目,所以在暑期复习时会为练习政治题目找“可能性”。最典型的是,考研的科目众多,除了政治还有英语、专业课,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有数学。实事求是的说,这些功课哪门也不比政治的难度低,那么暑假期间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分给政治呢?即便有,政治的基础知识还没看完,课还没听,哪来时间做题呢?这样一想,同学们就在“可能性”的层面否定了练题的“必要性”。事实上,练习一定量的试题是考研政治复习中必要也是重要的一环,如果你把它当成必须做的事,就不会再给自己找借口了。
误区二:用“做”代替“想”
这可能是更多同学会面临的误区,大家普遍会认为既然是做题那就“做”吗。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同学是这样进行考研政治的试题训练的,先找到一套题,至于是网上随意下载的还是之前师兄师姐淘汰的或者是老师布置的,怎么便捷获得题目就怎么来。然后打开试卷拔笔就写,写完立即对答案,对的多就沾沾自喜,错的多就垂头丧气。最后,所有练习的过程就到此为止。殊不知,这样的练习过程只是走了一个形式,没有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从精心选择题目,到认真思考每道题,再到审慎排除选择肢,直至最后的对答案反思,每一步都是一次锻炼自己逻辑思维的宝贵过程。
误区三:用“量”代替“质”
我们同学最习惯于应付考试的练题方法就是“题海战术”了。很多同学担心的不是题的质量,不是题目对自身解题能力提高的贡献,而只关注能网罗到多少题。复习之初相当的同学把主要精力放在网罗题目上,然后进入强化复习阶段就是不停地刷题,一套题做完了,只在乎正确率的数字,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刷另一套题。“熟能生巧”这个规律对考研政治而言作用微乎其微,对我们进步作用最大的是那些在思考方向、思维强度上和考研真题类似的高质量题。在这点上同学们万万不可本末倒置,否则将会事半功倍。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希望同学们能够明确考研复习的正确方向,用明智的方法指导自己的2016考研政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