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6考研强化复习阶段的到来,很多同学开始模拟练习真题。练习的过程中,大家发现有个特别棘手的问题:真题的材料实在是太繁复了。如何在繁复的材料中理出头绪?今天政治老师就利用2015年的两道真题来给同学们分析一下。
总结性话语是"捷径"
一般来说,材料特别繁复的题往往有捷径可走。这条"捷径"就是隐藏在材料中已经给我们概括好的总结性的话,比如2015年的24题:
与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比,十二届人代会在代表结构与组成上,呈现"两升一降"的变化,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提高了5.1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占代表总数的20.42%,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占代表总数的34.88%,降低了6.93个百分点。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有利于(ABD)
A.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
B.调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C.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D.更为充分地发挥全国人大的民意反映与监督职能
这道题看似文字较多,但是静下心来分析不难看出"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有利于"这句话已经把前面的文字全都概括了,我们完全可以大胆的舍弃前面那么多的数字描述,抓住这句话直接来做题。
学会主动概括材料大意
也许有同学会说,并不是每道题都有现成概括好的句子的,如果遇到这样的题该怎么解呢?遇到这样的情况显然做题的难度就增加了,增加的难度就在于需要我们自己去概括下。我们再来看一道2015年的17题: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土壤生成过程说明(ABD)
A.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事物的产生总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这道题的设问"土壤生成过程说明"可以发现,需要我们自己进一步概括土壤生成到底是怎样的过程。再仔细审查这段话,不难看出一开头就有一句概括性的语句"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由此可知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各种因素的作用经历了很长的过程形成了土壤,据此我们就解决了材料太繁复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练习真题的时候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问题,通过请教老师加上自主思考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我们复习最大的意义所在。相信经过强化复习阶段的辛勤付出,同学们2016的考研政治解题水平会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