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报考看重高校的实力,但什么是高校的实力呢?高校的实力是实实在在的、确实对社会有影响、能培养出人才的办学能力。高校的办学实力存在两种,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存在,是有形的载体;软实力指的是精神,是无形的延伸。包括政治力、文化力、交往力等软要素。两者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其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下,硬实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软实力则更具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互联网+”更显示了硬实力与软实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说,提升软实力比提升硬实力空间更大,也更为困难。从一个大学来讲,硬实力是谁都看得见的,而软实力却看不见,是通过载体才显示出来,这实际是一种更“硬”的形象。硬实力、软实力构成了大学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的强弱主要看大学对社会、国家的贡献如何,培养出人才的质量怎样,这是检验高校办学实力的标准。
考生报考大学、进入有实力的高校,使自己获取知识,早日成才,以立足社会,为人民、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体现了青年一代提升自身知识结构的价值观,是自我责任感成熟的一种体现,也更显示了当今知识时代的文明象征。但是,考生怎样实现个人的愿想呢?怎样认定高校的办学实力呢??又怎样选报有实力的高校呢???这是考生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温馨提示,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如何看重高校实力注意以下三点:
一、考生要看重高校的硬实力
高校的硬实力是指高校的诸多硬件设施,任何人皆有目共睹。具体考定,可认知如下:
1.学校占地面积有多大,多少栋楼房,教学面积多少万平米,固定的设施有多少等。
2.是何等级的重点大学。当然,全国重点大学强于省、市重点大学。在全国重点大学中列入“985”工程的大学又强于其他“211工程”大学。
3.学校有没有、有多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无论从师资、教学设备、教学水平排在国家的位次等。
4.图书馆面积多少,藏书多少,科类品种多少。网络、互联网、电教、多媒体、信息化等先进教学设备如何,数量多少,档次水平怎样。
5.学校教授、副教授数量。教授、副教授不仅有研究课题、带研究生,而且越来越多的学校规定,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这对本科生教育来说是好消息。据报道,有学校几个院士同上一门基础课。因此,教授、副教授数量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的科研实力和教育实力。
6.学校有没有研究生院,又设有多少博士、硕士点及博士、硕士生人数。这代表了该校的办学档次和学术能力及学术水平。
7.学校每年的科研成果如何,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发表多少。但要考虑到基础学科的研究周期较长,论文数量相对会少些。
8.学校的综合实力排名、学科及专业排名情况。
9.毕业生的毕业、就业率。
对于一所高校的硬实力还包括社团组织、学校标识、两院院士、现任领导、历任领导、知名校友等。
二、考生要看重高校的软实力
高校的软实力是指办学精神、治学理念、传统特色、校风学风等,反映了一所高校理想和价值追求。具体可认定为:
1.是否底蕴深厚
大学尤其一些著名高校在发展的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发展定位,构成了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如“北大精神”。蔡元培把她概括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蒋梦麟认为是“大度包容”和“思想自由”的精神,当时北大精神被认为是“爱国主义”和“学术自由精神”。清华大学是“明耻图强”的爱国奉献精神。因1911年是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设立的清华学堂,学子曾沉痛地把母校比作“国耻纪念碑”。“明耻”就要“立志”,“雪耻”必需“图强”,铸就了清华大学精神的核心——“爱国奉献”精神。从事实看,一些有实力的大学都具有其深厚的办学底蕴。
2.是否重视德育
高校德育至关重要,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这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起到主导性的决定作用。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的美德特色教育在各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德育内涵。鼓励、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即保证了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是大学办学的首要和培养人才的根本。?
3.是否凝聚人心
高校软实力独到的办学理念,独树一帜的办学精神,即是凝聚人心的保证。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团结,就能把学办好。不管是哪一任领导,也不管是哪一院系教工,无论是教授、专家、学生都要统一到学校的办学“理念”、“精神”之下,齐心、向心、诚心、爱心,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领导、教职员工、学生都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意志统一,和衷共济,奋发努力,形成一支团结、向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队伍,全校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力场”,聚力、合力、同力,焉有大学办不好之理?凝聚人心,是办好一所大学必不可少的关键基本条件。
4.是否文化传承
高校的文化传承是将学校所创造的和既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代人一代人的传递和承接,历久接续。高校具雄厚的人才资源,文化传承不仅限于以文字形式记录在案,而口口相传则更形象、生动、普遍,也流长。这是文化精神的延续,是比物质更能震撼人心的“无形财富”。如上海复旦大学以“自由、多彩、向上”的校园文化而著称。包括优良的校风学风、浓郁的学术气息、自由争鸣的思想、自主多元的选择、开放包容的心态,经过110年的传承逐渐养成了复旦人的“理想情怀、社会责任”和“理性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高校的文化传承具时间性、空间性和创造性,其育人的效果不只是取决于课本课程的学习,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文化的熏陶和浸染,方使大学生们成才、成就事业。每所高校的文化传承,对其发展、市场竞争实力的提高皆具有现实的、重大的意义。
5.是否影响力大
影响力是指给予人希望和追求,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影响力是很神秘的,它能使人自觉向上,增强正能量,会满心欢喜地接受并乐于积极地努力去做。高校深厚的底蕴内涵、一流的学科专业、完善的教学管理、高效的运行机制无愧为现代文明文化的承载者、生产者、传播者,自然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无形的影响,长期的办学实践给社会公众留下了独具特点的“培养人才”的印象。随着时间的发展推移,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升华,办学水平、办学价值和办学品牌也相应得到社会公众的愈发认可。其影响力的大小,主要还是要看对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水平、层次和效果如何,反映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广大师生、校友提供强大智力资源的支持,影响一区域甚至全社会的精神风貌,甚至文化走向。这即直接看到了高校影响力的效果,也反映了其高校是否已具有较强的软实力。
6.是否约定俗成
约定俗成是无形的制度管理效果。约定:共同制定;俗成:大家都这样,习惯上一直沿用。高校的约定俗成是多年来办学的实践,以先进的办学管理理念为基础,制定出具有独具特色的先进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在大家长期共同的遵守中并经过若干年的验证,渐渐地形成规范和统一着教师与学子们约定俗成的行为惯例。大家不言自明,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即是新调进的教工或新入学的同学也是“入乡随俗”,主动按照先前的“规矩”而做,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一种良好的秩序学风。这是大学制度惯例的结果,是大学生学习好的规则体系,也是一所高校取得较快发展必须具有的软实力。
三、考生要看重高校培养的人才
高校实力的核心是“树人”,“树人”的结晶是“人才”。那么,怎样看重高校培养的人才呢?具体考证,可认为:
1.具有道德人格
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公众生活秩序准则和规范遵守的道德典范。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根本。人才更应具有负责任的道德自我,较理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体表现在:关注个人和预见个人行为的积极和消极后果、预期后果和非预期后果,相信个人的决定和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对于自己和他人的意义等等,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负责任,自主自信自强,自尊自重自控,自我教育,感恩国家、感恩人民、感恩社会,自觉培养个人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精神,立足于社会,诚实善良,传递正能量,是一个道德的、高尚的合格大学生。?
2.具有合作精神
在当今社会竞争中,高校培养的人才须具备合作精神。合作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事业成功的获取靠个人“单枪独斗”不行,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不与他人的合作是不可能把事业做大和做强的。要与他人合作,即必须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勇于与志同的人交往,朋友相待,直抒己见,坦诚沟通。认真、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态度诚恳地善意建言,相互理解,相互探讨,相互认同,相互提高,共创事业,实现共赢。这是合作的基础,是融入合作团队个人的软实力。只有团队的精诚合作,才能在社会上站得住、立得稳,即能成就事业,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3.具有实践能力
高校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是他们有目的地探索和在做事情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素质,具体包括在科学、社会、生产的实践上。实践需要知识,知识指导实践,实践提高能力。大学生将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是他们不断增强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他们以较强的实践能力广泛地运用理论知识、技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自然会增长他们的实力。在多种多样形式诸多情况下的实践中,他们是否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好,是否运用的对,差距有多少,效果又怎样,即看到了他们实力的大小。也从中看到他们自我的修正能力、自我超越能力等。大学生在实践中勇于将知识大胆运用,在具体事实中不怕失败的试验,他们才不断增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也才能成为一个“学以致用、响当当、能干成事”的、具有优秀素质的实力人才。
4.具有创新能力
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是他们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大胆挑战老师、挑战书本、挑战权威,勤于思考、善于质疑,以科学的理性态度“每事问”,赞同正确的,否定错误的,具有敏捷的思辨精神、鲜明的识别能力和尖锐的批判精神,在学习和继承前人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勇于突破常规,勇于对现有知识提出质疑,敢于独辟蹊径,敢于发现和不断创新科学知识,收获前人从没有过的科研成果,做出前人从没有做出过的事业,不断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这即是每一个大学生所需要和具有的创新能力。
5.具有管理能力
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管理能力,是大学生准确把握、科学安排、提高组织效率的能力。他们参加管理需具备的能力有三:—是具备制定标准的能力。要提高组织的效率,首先知道具体的效率标准是什么。要制定出标准,并以此作为衡量的依据。二是具备找到差距的能力。所做的实际工作与标准比较总有一定偏差。能不能找到这些偏差,是偏到哪里,差距有多大,才能去有效管理。三是具备纠正差距的能力。即是知道了差距,采取怎样的措施,怎样运用,用在哪里,行之有效。以较小的付出,较大的收获,有能力使得到的结果达到相应的标准。具备了这三种能力,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规划、远景展望,有计划,有总结,科学运筹,保证执行的结果。这样即能收获最佳的管理效果,把事情“多快好省”地做的出色。
高校的硬实力实际可证,瞩目可见。软实力是高校的文化之根、价值之魂,构成一个高等学府的综合实力。一哲人说,实力出能力,能力立于不败之地。实力强则高校强,出人才,名美誉。人也是如此,考生看重高校的实力,权衡自己,理智报考,增强个人的实力,构筑人生的辉煌。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著,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学选专业--2015高考(课程)志愿填报指南》已经出版发行,供考生和考生家长填报高考志愿时参考。
2015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如下:
A中国一流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前十北京大学拔头筹
《2015中国大学评价》中的“2015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显示,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分列前3位,4至10位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
“报告”中提出的2015年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准是:“在中国大学评价中,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大学:1、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居全国大学前30名。2、教师绩效居全国大学前30名。3、本科毕业生质量居全国大学前30名”。
B教师学术水平排行前十中科大拔头筹
《2015中国大学评价》指出,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是大学各项办学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2015年,在这项指标的竞争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第1名,南京大学第2名,浙江大学第3名。获得4至10名的大学依次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此外,还有一项指标是关于“大学教师效率”的。2015年,在这项指标的竞争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
C专利技术转让排行前十华南理工拔头筹
专利技术转让是武书连《2015中国大学评价》新增加的三级指标,数据来源是在国家专利局公开的专利转让备案中可以查询到的专利转让。没有在国家专利局备案的专利技术转让因数据无法公开获得,不计入。
在专利技术转让指标的竞争中,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获得前三名。获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学依次是:江南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D研究型大学排行前十浙大拔头筹
“报告”指出,研究型大学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2015年度共有37所研究型大学。37所研究型大学占734所被评价大学的5.04%,博士生导师数量占49.25%,师资数量占13.66%,培养的博士生占全国高校总数的58.38%,硕士生占29.29%,本科生占7.58%。2015中国研究型大学遴选标准是:将全国所有大学的科研得分降序排列,前5%是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前三名分别是: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获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学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