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报考指导 >

清华大学迎来3500多名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

2014-08-28 
  立足新百年多元化选拔有才华有梦想的新清华人  8月27日,35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将来到清华大学报

  立足新百年多元化选拔有才华有梦想的新清华人

  8月27日,35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将来到清华大学报到,在这里开启人生新旅程。

  “招生为了培养,招生促进培养,招生就是培养”,这是清华大学多年来在自主选拔和多元选才的探索中总结提出的招生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目前清华招生工作已逐步形成了由明晰学校培养目标、确立招生选才方向、精心设计选拔方式、精确匹配招选政策、入校落实选育衔接、全程跟踪评价反馈等环节组成的较为完整的本科人才选拔工作链条,以“新百年计划”为突破口,通过十种招生途径,整合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招选最有才华兼具远大梦想的青年学子成为新的清华人,在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声誉方面再创佳绩。

  三千优秀学子梦圆清华,生源质量稳定保持领先

  据清华大学招生办[微博]公室介绍,2014年清华新生总规模比往年略有增加,其中,理工类考生占比81%,文史类考生占比12%,艺术类考生占比7%。今年被录取考生中,少数民族考生占9.9%,来自县级及县级以下高中的考生接近四分之一,男女生比例为二比一。

  2014年高考[微博]招生中,清华大学在全国大多数省份的文科、理科录取分数线,都继续高居全国各高校榜首;各省最优秀的文理科考生大多把清华作为自己的首选目标。据统计,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18名理科实考分前10名被清华录取;在招生计划众多的情况下,清华在19个省份的理科统招录取分数线居全国高校之首;招生体量较小的文科专业同样受到一大批优秀文科生的青睐,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96名实考分前10名被清华录取,占文科招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清华在27个省份的文科统招录取分数线居全国高校之首。

  理工科是清华的传统优势,在全国范围中,清华招收的优秀理科考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据统计,全国近八成的理科实考分前10名走进了清华园,其中,陕西理科实考前10名中的10人,河北、天津的9人,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湖南、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8人都选择了清华。清华文科招生体量小,但生源质量可谓“精华荟萃”,福建、广东、河南、湖南、江西、山西、四川等省份的文科实考前10名中均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清华。

  今年是学科竞赛保送生制度改革的第一年,在五大学科竞赛的保送生招生中,清华也延续了良好的势头,共有120位进入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并获得保送生资格的同学选择到清华继续追求学术梦想。据最新消息,出征国际学科奥赛的8位清华保送生奋力拼搏,全部成功斩获国际金牌。

  清华大学2014级新生中,第一次出现了“00后”,年纪最小的新生出生于2001年1月,被录取至计算机系。值得一提的是,2014级新生中共有七对双胞胎,分别是来自北京的李思思、李宇舫姐妹,来自湖南的黄志翱、吴志翔兄弟,黄警、杨景兄弟;来自广东的傅浩怡、傅浩悦姐妹,黄宗圣、黄宗贤兄弟;来自河南的刘冲、刘闯兄弟,来自山东的焦宇晨、焦宇晓姐妹。这些双胞胎一路携手走来,又一起选择了清华作为自己深造、成长的平台,他们的故事在当地被传唱一时,也在来到清华后共同谱出一段佳话。

  综合评价、自主选拔,“领军”“拔尖”群英齐聚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目前,清华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已经初步形成复合型、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和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两大体系,并本着“招生为了培养,招生促进培养,招生就是培养”的原则,在招生中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选拔“领军”和“拔尖”人才。

  “领军计划”力求选拔出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在学业和各项素质上均取得“领军”成绩、表现出“领军”特质的优秀学子。经过两年的逐步完善,2014年认定的“领军计划”考生中,97%的同学通过高考最终被顺利录取,另有3位同学通过学科竞赛被保送入校。这些学生普遍展现出很高的综合素质,不少学生在本次高考中继续“领军”。

  广西南宁三中推荐的“领军计划”学生黄冬同学在高考中以708分的实考分、718分的投档成绩在广西近30万考生中拔得头筹,此前他还曾摘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银牌、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铜牌。黄冬同学很早便表现出“领军”特质,他在学习上喜欢超前,在初中便开始自学高中的知识。高考结束没多久,黄冬又开始着手准备大学课程,继续“领军”的道路。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推荐的“领军计划”学生井源同学以687分的成绩高居黑龙江文科高考成绩榜首,她从小便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父母安慰她时,她却常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父母“一点都不上进”。面对包括香港地区大学在内的多所名校的邀请,井源坚定地选择了清华,她说“清华踏实,当我知道清华校风是行胜于言时,特别特别喜欢,而且面试时和老师们交流让我更加觉得自己适合清华的气场。”

  清华大学始终把培育科学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任务,基础科学的研究对于学生的天赋与兴趣都有极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清华大学在自主选拔中特意开辟了“拔尖计划”,力求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力的优秀学生群体创造发挥的空间。学科竞赛多年来一直是在相应学科具有天赋和志趣的优秀学生展示才华的重要舞台,今年是教育部对保送制度改革实施的第一年,多数学生无法再通过学科竞赛取得保送生资格。清华的“拔尖计划”适时地向学科竞赛优秀学生全面展开,保护了这批学生志趣的发展,也为相应学科选拔了一批优秀生源。

  在120位进入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并选择保送到清华的同学中,有多位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刚刚结束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队取得了五金一银的好成绩,其中三位准清华学子,来自深圳中学的周韫坤、济南历城二中的齐仁睿和湖南师大附中的谌澜天都取得了金牌,他们也将携手进入清华大学数学学堂班继续自己的数学之路;在今年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四位清华学子再创辉煌,杭州学军中学的徐寅展同学以满分的成绩勇夺全球第一,绍兴一中的俞鼎力和董宏华两位同学则并列全球第七名,另外代表香港参赛的刘定峰同学也斩获金牌;在国际生物学奥赛中,去年国内竞赛的第一名,来自四川绵阳中学的朱洪贤同学也如愿摘金而回。未能取得保送资格的同学在高考中也有优异的发挥,85%的同学顺利考入清华园,其中来自东北师大[微博]附中的吴晨玮同学还获得了吉林省高考理科投档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除了学科竞赛摘金夺银以外,在其他学科领域具有特长和潜力的学生也仍然拥有通过“拔尖计划”圆梦清华的机会,今年有多位同学通过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全国科技发明大赛获奖、明天小小科学奖活动获奖、出版文学著作等途径获得参加“拔尖计划”笔试与面试的机会,并最终获得30到60分的加分认定,其中46位同学成功圆梦清华。来自广东实验中学的储岸均同学曾获得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赛的金牌和丘成桐中学生数学奖的铜奖,他凭此申请“拔尖计划”并获得认定,并在高考中取得了全省理科第二名的好成绩,如愿进入数理基础科学班学习。

  “自强计划”“贫困专项”助力农村学子圆梦

  提高农村生源比例、扩大中西部招生比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机会公平,是国家近年来在高校招生工作中的重要导向。今年国务院更是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新生比例的具体要求。清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精神,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在招生工作中体现大学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同时,精心选拔具有自强精神的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新生,对增加大学生源多样性、优化生源结构进而营造良好学生成长的人文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具有自强精神的社会中坚力量也是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为了真正挑选出具有自强精神的贫寒学子同时又保证不降低整体生源质量,清华大学自2011年起就首创并精心组织自主选拔“自强计划”。今年“自强计划”的面向地区扩大到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连片贫困地区所包括的县区以及其他地区的农村中学,并且对这批学生进行单独命题的笔试和面试,最终认定人选也大幅增加,有111名同学通过中学推荐、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和实地考察等环节获得了30到60分的加分认定。最终有69名同学经过高考成功圆梦清华,这其中来自农村地区的考生占到总数的85%。

  河南考生段续光母亲早逝,父亲靠蹬人力三轮维持生计,段续光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病弱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两个妹妹,2014年4月,他以优异成绩入选清华大学新百年自强计划,获得50分加分优惠认定;并在高考中发挥出色,凭借实考分688分,超出清华在豫录取分数线3分,名列全省第31名,被顺利录取到清华大学传统热门专业——电子工程系。

  贵州考生李容来自红色老区贵州遵义市赤水县,沿着蜿蜒的赤水河,走过泥泞的乡间路,几间土坯房就是她的家,尽管家计艰难,她从小就热爱科学求知若渴,梦想到清华大学去学习,但她的母校——赤水中学已二十年来未有毕业生考入清华。2014年1月,李容来到北京参加“自强计划”考试,获得40分优惠加分认定,让她看到了考入清华的希望。高考过后,与清华在黔统招录取分数线相差35分的她,凭借自强计划顺利被录取至化学工程系,实现了自己的清华梦,也让家乡学子看到走出大山的希望。

  教育部推出的“单批报名、单批划线、单批录取”的贫困专项计划,也是增加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生源的重要措施。今年,清华大学承担的贫困专项计划数量扩大到了250个名额。为了保证这些宝贵的名额落到实处并且不降低清华的生源质量,招办和各招生组从招生计划制定到志愿填报咨询做了大量细致和繁重的工作,最终清华在各省理科贫困专项计划的分数线与统招分数线的差值仅为12.6分,文科的差值也仅为21.8分,基本保证了生源质量不下滑。通过贫困专项计划招收的学生中农村生源有114人,占总数的45.4%。

  广西考生秦堤高考成绩652分,与清华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线相差28分,凭借贫困专项计划被录取至清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成为三江中学建校八十年以来第一位考入清华的毕业生。在国家级贫困县招收优秀考生意义重大,正如秦堤的班主任韦老师所说:“我校建校80年都没有一名学生能到清华大学深造,是国家的好政策使我们看到了更加美好的前景。”

  十种途径完善多元选育,阳光招生处处温暖人心

  作为中国高校的“领头羊”,清华大学始终在努力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制度改革方向。从有利于大学科学选才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当前亟需打破大学按照高考分数统一划线录取的“一元选拔模式”,全面、深化地改革我国的考试招生制度,形成中国特色的招考“双选模式”,实现学生“学”有所选、大学“教”有所选。

  有鉴于此,清华大学逐步建立起了以高考招生为主体,自主选拔、保送生招生、艺术类(美术学院)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国防定向生招生、飞行学员班、港澳台侨招生等不同招生类别共同组成的多元选才体系。通过这一体系,清华大学努力改变“评价标准相对单一”和“选拔方式相对单一”的现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实施更科学、多元的选拔录取。

  长期以来,清华大学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人才选拔立足之根本,坚持“阳光招生”,认真落实教育部有关规定,让招生工作袒露在阳光下。今年,清华大学继续推进阳光招生,认真落实教育部“十公开”规定。在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体系的同时,加强了决策体系、监督体系和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十种途径招生,每种途径都严格遵循决策程序,严格落实公开规定,严格执行自我监督,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中学、考生、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清华大学早在1997年就面向社会郑重承诺:绝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在招生过程中,清华对学习生活不易的寒门学子给予大力帮扶。来自福建龙岩的兰金锋,父亲因车祸瘫痪,母亲独自一人挑起家庭重担,拉扯三个学生念书,录取完毕后,福建招生组得知了这一情况,迅速联系清华大学福建校友会,对他进行定向帮扶,学校及时向他寄去了来京报到的交通补助和第一个月的生活费,让他免除后顾之忧安心上学。

  大力加强招生宣传,深入真诚服务考生

  在招生宣传和咨询中,各地招生组积极主动创新形式,广大招生教师以真诚对待考生、以真心打动考生、以真情服务考生,向考生介绍完整、准确、细致的招生信息,为考生提供专业、全面、深度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诸多问题,用长期树立起来的健康形象赢得了广大考生的高度信任。清华各地招生组由近500名教师组成,他们中大都是各院系的专家教授和各部门的领导骨干,一年来累计约2400人次赴全国各地开展宣讲和咨询,面向高中生组织了700余场讲座和报告,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县级或县级及以下的中学举办。

  学校领导对招生工作一贯高度重视。校长陈吉宁连续第三年在考前向考生发出邀请信,激励优秀青年学子选择清华、放飞梦想;校党委书记陈旭在访问各省市时,都力推在招生方面与地方的合作,并亲自协调解决问题;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兼教务长袁驷和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副组长、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韩景阳亲自出席优秀中学校长会、招生教师动员会等重要招生活动,并多次赴各地走访省市教育考试院、重点中学,深入第一线悉心指导和亲身参与招生具体工作;其他校领导也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对学校的招生宣传等工作给予帮助和支持。

  学校招生办公室大力加强招生宣传,在各省招生组都专门设立了宣传负责人。一年来,招生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或集中发布招生新闻达37次,既坚决反对各种刻意炒作,又坚持实事求是地、积极主动地开展宣传,及时发布招生办法、招生计划、招生结果,特别是对保送生、自主招生的考核过程、最终分数、认定标准等,都做到高度透明,一方面使考生有一个公开、畅通的了解信息渠道,另一方面便于自觉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

  面对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清华在招生工作中积极运用电子邮件、短信平台、博客、微博和微信等形式开展咨询和宣传,举办“我在清华等你来”招生咨询微博互动等活动。从2011年开始,每年推出“顶你上清华──优秀新生成长故事”活动,已经先后“顶”出了全国各地400多位优秀的清华新生。2014年5月,《顶你上清华(第三辑)》出版发行,该书分为6大部分,分别介绍了学业领军、创新拔尖、行健自强、竞赛争锋、艺体特长、高考夺冠等不同类别的100余位优秀新生成长故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