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生李文君,在年初的一次旅行中看到一家烤鱿鱼小店的食客络绎不绝,于是萌生了创业的想法。5月,她放弃了传媒集团的编辑工作,在宁夏银川经营起一家十余平方米的鱿鱼店。
近年来,有关于毕业生创业的新闻频发于各报纸版面。从女大学生化名“马佳佳”从事成人用品的销售,到维、汉两族大学生端午节卖切糕,大学生的工作方式看似已不局限于自行就业。但要人们真正意义上接受高学历者从事低准入门槛的工作,还要从类似“女研究生卖鱿鱼”一事不再成为新闻的那一日起。
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尤其是在本科生、研究生早已不是稀缺资源的中国,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现象并不罕见。人们因此质疑大学生放弃“体面”的工作从事小本经营,纯粹是为自己面对压力时的无能洗脱罪名。然而,生活的方式本就是多样化的,没有先知规定高学历者从事的工作就必得是公司文员、集团编辑等白领职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肯吃苦,不畏放低身段,就极有可能在自己所属的领域做出一番成绩来。
然而,大学的所学对于小本经营者来说,并不是无用的。人活于这个社会,分两个层面,一层谓之生存,一层谓之生活。毕业生迫于就业的重压,选择自主创业,一来缓解了生计的窘迫,二来体验了一把“底层做起”的脚踏实地,可谓一举两得、曲线救国。
在满足了生存需求的前提下,毕业生对于工作的选择应是更加自由的。该卖鱿鱼的女研究生,放弃了收入稳定的白领职业,不仅不该受到质疑,还该被纳入人们的常态思维之中。大学并非无用之学,在此,它的“用”便体现在平和地接纳每一种生活方式,卖鱿鱼也好,写文案也罢,只要获得了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便是好的生活,便不负大学多年的学养。这倒不是鼓励高学历者跳出固有的生活圈,而是呼吁社会创造更多自由空间,让每一位个体做到“人尽其才”。
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不少人将大学生活过早功利化。对于卖鱿鱼的女研究生,他们或嗤之以鼻,认为还不如早些年出道,这样还可能多挣几个子儿。这又是将生存与生活混为一谈了。社会经验是每个社会人都应具备的,但是过早地将自己暴露于社会这个大染缸中,失去了潜心学习的心,却是再多的社会经验也换不回来的。大学生活对于我们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重大的意义,无论今后从事何种工种,都应尊重大学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