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在办公室里说起,志愿填报的时候,不少家长都有说到孩子某次考试失误,然后大多数又都是(1A冲高报志愿)期望孩子高考最好发挥,取得好成绩。父母心,皆如此,可敬可嘉。
回想当年的自己,也是如此。对孩子合理期望,自己也尽力而为。
非常期待孩子们有个理想满意的好成绩。然后,友情,个人之前的经验,加上办公室里几个小同事的经验,糅合在一起,供有同感者参考。
一、失分分析
在高考难度降低的情况下,一分一操场,尤其是在(分数分布)高密度区间,丢一分排名会影响很大,更何况大幅丢分呢,因此,必需是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情况,每分必争。
那么,抽一两个小时出来,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针对每一科,找找自己以往的失分点和失分原因。如果是较大失误,更要认真分析一下,这发挥失常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在科目上是集中的还是发散的?
只有整理好思路,知道自己问题所在,最后阶段,好钢用在刀刃上,找出发力点,才能事半功倍,最佳发挥。
1、失分分析:分析一张试卷(或者平时大一些的练习),丢分点大致可以归为三大类
低级错误:比如涂错读题卡、答题出(电脑阅卷)边框等这种超级失误,还有卷面不整洁这种印象失分,以及因为看错题、抄写失误、计算错误、错别字、漏写单位,过程跳步等;根本原因层面大致有情感型、技巧型、习惯型、技能型等。
一般失误:考虑不周,答题不完整如填空有两个答案只想到一个答案,步骤不完整,答题不规范非标准要求等;根本原因层面大致有知识型、技能型。
正常失分:主要有得分点不完整,主观题失分,知识能力限制到的根本不会,或者熟练度不够时间上完全来不及等。主要为知识能力型。
2、失分原因:从原因层面上,有主观和相对客观两大类原因,细分为几个方面。
(主观)情感型:熟题轻敌,(小题小分)不重视,追求速度,对科目的喜好感
(主观)习惯型:漏缺单位,跳步计算,条件(关键字),标准答题,过程不完善,卷面
(客观)能力型:知识点欠缺,综合运用不足,不善变化,迁移困难,思维壁垒
(客观)技能型:熟练度;细节注意能力(读题、审陷阱,拐弯,陈题变化点),复杂计算,标准规范
(客观)技巧型:速算;时间分配;考试策略(难易题分配)
(客观)状态型:身体(不佳),睡眠影响;心理(压力,紧张,焦虑,兴奋,注意力)
(客观)环境型:考场突发事件的影响,周围同学的影响,家庭环境、家长期望的压力
二、得分策略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知识点已经学完了,十多年来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等大致已经决定了能力和水平。临考最后阶段,守住已有的成果就好了,只要把自己的正常水平发挥出来,就已经很好了。最后阶段,戒骄戒躁,静下心来,复习大方向,如果说早期以提升能力为主的话,那现在宜以守分为主,提分为辅,也即节流为主开源为辅,在低级失误和一般失误上下功夫,不该丢的分儿一分不丢,跳一跳能够着的分儿都拿到,在短期难以攻克或升华的能力提升上相对少投入精力,这样性价比会高一些。
根本对策,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宜根据 重要程度、发生频率、见效大小和快慢、易实施状况 有选择的逐步整改,其它外因视情况而定。
根据自己的主要失分原因,主要可以有以下方面
1、减少失误,做到基础题零失误
每回考完试,都有嚷嚷“脑残了”、“短路了”的时候,低级失误非常可惜。理综一道选择6分,一不小心两个下去,12分就没有了。后边大题做多少运算、写多少字、费多少时间才能回来啊。一般孩子,都会有各种低级失误,读题不认真、审题不清、计算错误、漏项等等。就其性质,有时是因为急躁,有时是轻敌,有时是时间所迫,原因不一。
每一个孩子,常见原因不一样。比如有的孩子,过分求快,在“稳”上欠缺,尤其是遇到难题,心静不下来,顾此失彼,最后导致整卷失去水准。那就要在这一点上多加注意,练练静心静气,限时训练先求稳再求快,分开得失心,必要时有舍有放,才能确保少失误;再比如有的孩子独特不认真,那就要重视陈题,看清熟题的变化点;认真读题,从现在开始练习读题划关键点;如果要是计算上爱出错的,那现在写作业就不再依赖计算器,增加计算熟练度;还有平常练习卷子就要答题规范,口语变成书面语。
把过往尤其是最近几次大考的卷子翻出来,把问题分类整理,大致归归类,找到问题点和原因,在自己常见问题上,想想解决办法,在原因上尽量克服和解决。然后把低级错误分门别类整理到小本上,做卷子或考前看看,考试的时候,在常见问题上带个小心,有意识地防范。不失误就是多得分,省下来的就是赚到的,这个帐一定要算清楚。
2、保证规范,做到标答不扣分
在主观题上,比如语文阅读,理综实验方面,有的孩子喜欢口语化、非标答,意思可能对,本校老师判卷的时候就给分了,但有可能高考判卷老师就是不给分;或者在得分点附近兜圈子,就是不说关键词;或是理科过程步骤不完善,中间有漏洞,丢掉不必要的分;或者是不按要求,比如结合原文;考完觉得是对了,卷子下来这一分那一分,加起来也不少。
这种不规范丢分,一定要对着判分要求,仔细修正一下,改起来是容易的,这个冤枉分是能不丢的。还有卷面,这个原因扣分就更可惜了,不能以丢卷面分为代价求快。
如果这会儿还有这些小问题,尤其是在考试难度降低扣分严格的时候,那么在规范上、步骤上下点工夫,事半功倍,应该会有成效的。
3、寻求增分空间,挖掘增分点
最后阶段,不丢不该丢的分就很好了。但是个别科目个别方面,还是有增分的可能的,比如作文,在审题立意上、素材运用上,写作技巧、名言美句上最后再看看,修饰一下,多得几分是可能的;还有理综的实验,生物的基础等等。在数学、理化的大题上,再花时间可能也来不及了,那不如在这些有增分可能的细节上抠抠,还是有提分空间的。
我一个小同事,北大博士刚刚毕业。当年高考,某省作文满分,理综299分(满分300分),她对作文和理综特别有感想。照她讲,现在最后阶段,最能涨分的,就是语文阅读、作文,以及理综里的生物和化学。这会儿了,放下身段,语文阅读按照答题技巧来(一般中学老师都会讲的),作文就是在审题、立意、架构、素材上下功夫,下笔前,不妨花两三分钟快拟个草稿。找好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准备好万能开头和结尾(小同事的是排比开头,气势如虹,开头和结尾就200多字,多省时间呀)、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的不同寻常的素材(也是万能应用)。(关于作文,几个小同事都说,在语文卷子发下来的时候,先瞄一眼作文题,然后在答基础部分的时候,尤其是阅读理解,常常会给作文有意想不到的思路。但是,对于容易分心的同学来说,慎用)。生物和化学的话,她强调的是“过书”,就是回归到书本,仔细看课本,将课本完完整整过一遍,结合常出问题的考题,来思考自己的漏洞、完善基础、解决学科标准化语言。
又想起来11年北京理科榜眼施沁汝,当年生物唯一满分。好像也是“过书”这样的概念,生物书读通了读熟悉了,万变不离其宗。
三、复习要点
最后阶段,每天做老师留的卷子或者是自己规划复习,漫无目的、或者硬性追求懂了一道题,是非常低效不划算的。有针对性的复习方向,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可能会较为高效,有较好的性价比。
有的中学,最后这十多天,可能已经给孩子们放假了,可以回家复习。回家复习,自主性非常强,做好计划(不是以时间为单位,而是按事件分配时间),管好方向(确定“增强还是补弱”、那些科目上多下功夫那些科目上少下功夫、抠细节还是整理思路、回归基础还是攻大题,等等)。即使在学校复习的,最后阶段,也应该自我灵活管理,不能被卷子和考试牵着鼻子走,一定要有自己的小算盘了。
最后阶段,卷子和篇子能像小山一样,全部做完是不可能的,也可以做到有取有舍。比如肯定会的和没思路的题就都不做了,作文就读题目、拟思路了,记忆单词和字词的意义也不大了,等。
最后阶段,整体提高效率的方法是:随手整理资料和书桌,课本、笔记、资料、卷子、错题本、小心得,分门别类,按科目、按一定的规则比如时间顺序或者作文这样的模块顺序,整理到顺手的地方;每天每科作业先预估时间,限时完成,不交叉做(比如,写数学时突然想起物理题,写生物时遇到个字可能会翻半天字典,篇子串着写,等。)
1、按考试模式模拟做套题,保持感觉和状态
做近年高考或区县模拟真题是较好的选择。不为做题而做题,少而精,精然后思。做题的时候,规划时间控制,追求准确度,过后和标准答案比对,找出需改进的部分。
2、单项练习,进行限时训练,把握速度和准确性
选择或者填空,大题,推理或计算,作文等等,在做专项训练的时候,控制时间,提高准确度。
3、规范训练,标准化学科思维
做完题,对照标准答案或者课本,检查一下自己的学科用语或者过程步骤,尽量做到标准。另外,写字规范、计算规范(不用计算器、尽量避免心算),都是这个时候要注意的。
4、积累整理考场得分策略:
时间管理:整张卷子的时间分配,比如每一大题的用时管理,选择和填空花多少时间,一篇阅读是多长时间,作文留多长时间。特别是综合科目的时间分配,比如理综,物理大致用70分钟,化学大致50分钟,生物大致30分钟。最好不要前边的题目吃掉后边的时间,物理化学吃掉生物的时间。如果确实是遇到硬骨头,先暂且放一放,把后边的做好再回头。
舍弃原则:对自己性价比特别低的题,比如某一科目最后大题最后一问,花费时间长,自己以往很少拿全甚至拿到过该分值,那么在大考的时候,可以先合理放弃,时间上可能会略微从容些,将前边自己有把握的小题或中等题做对、做全、检查好,保证能拿的分数先拿好,有了时间再做这个难题。
检查方法:是做一题就检查一题,还是做完一大部分检查完再做后一部分,每一个孩子的方法不一样。大原则还是在时间容许的范围内,确保准确度。检查的一个细节,答题卡的涂写,不要串行。还有一个草稿纸注意事项,有的孩子草稿随便写,横七竖八,待会儿检查的时候也不记得那儿是那儿了,效率低又不容易发现问题,推荐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先将草稿纸大致折几折,草稿纸上就有格线了,需要草稿的题目,在草稿纸上按序标好题号,如果要是大量计算,较大的中间结果做好标示,待会儿检查的时候,一目了然,草稿和卷面一一对应就行了。
综合科目协调:是按照卷面顺序答题,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一科一科答题,在复习阶段就要提前摸好底了,到底怎样顺手,效率最高,科目间的影响最小,然后在综合卷练习的时候,多加体会并逐步完善,最终考场上的时候按照事前定好的计划,得心应手。
心理调节:遇到一道题不会后,做后边的题时,是完全忘掉这道题,还是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老是惦记着。这时候要知道,时间不等你,集中精力解决能解决的题目,避免患得患失。
守分策略:尽管每一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水平有高有低,总体守分策略不变,“先保再冲”,先求不减分再求加分。具体的说,就是难度系数中等以下的分要优先保证不失,然后再向高难度系数的题要分。当然,这个难度系数是对每一个孩子自己来说的。一般来说,一张卷子出来,不后悔不捶胸顿足,基本上就是守分成功。如果再来一次,不会的还是不会,会的还是不错,这张卷子就比较理想。如果是有不该错的、有压根就不用做的,再来一次的话,肯定不是这个分数了,那么就要好好想想失分问题,按照最高分策略来答题。大多数孩子,重新整理考场做题思路和时间分配,按照自己的最佳考场守分策略原则来做重考模考题的话,保守估计能增20分左右。
四、家长助力
身体:都知道身体是一切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状况,就不容易进入好的学习状态,精力不易集中,思维敏捷度、大脑清晰度也大打折扣,自然学习效率就不高。甚至于影响到心态。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在最后这一段艰苦的冲刺阶段,很容易拖了后腿。饮食和睡眠,是最最基本的保障。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睡觉,睡眠要足。
心理:心理心态、情感情商、态度习惯,决定了平时做事原则,也觉得了临场应急反应。心理健康心态平和,合理对待得失,胜不骄败不馁,不抱怨不侥幸,能及时调整自己,这些正能量是考好的关键。反之,心态不稳、情绪波动、患得患失、缺少自信、急功近利,等,就要尽量克服。我们做家长的,在最后阶段,要积极引导孩子,多交流沟通,合理期望,让孩子放平和心态。
环境: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宽松温馨,整洁安静,沟通顺畅,相互平等,彼此尊重,孩子幸莫大焉。
这最后两周,希望孩子们能用好,做到效益最大化,调整好心态,高考时发挥出自己正常水平,为十二年求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