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世界杯冠军、大学生“CEO”季逸超……在走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之前,学校在校生的创新、创业成果,我们一无所知。深入采访后才发现,这所市属本科院校小天地里,孕育着大学生的大梦想。
副校长许宝杰介绍,学校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重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从传统的验证型实验向开放、综合型实验转变,塑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
实验室,将想法变成现实
在校园里走一圈,记者发现几乎每个实验室都没锁门。推开实验室的门,总能见到在实验室里忙碌的学生。
很多人纳闷:本科生能折腾出啥来?可别小瞧这帮年轻人,他们的想法可多呢。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想做一辆赛车,就到实验室里动手做了出来。测控专业的学生觉得“吃枣还要吐核儿太麻烦”,就想做台机器,能自动把枣核儿捅出去。几名学生一商量,又是画图纸,又是打磨部件。嘿!还真把机器做出来了。
学校有个“捷能车队”,每年都参加全国大学生Honda汽车节能比赛。学生自己设计的节能车一升油能跑800千米,连续4年获得最佳技术奖。
许宝杰说,学校里这种“人才”太多了。只要学生有想法,学校就支持。实验室是开放的。只要有需求,学生就可到实验室“将想法变成现实”。
在健翔桥校区,学生在实验室做毕业设计的身影也随处可见。我们走进“光电测试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时,光学工程专业学生赵志丹正与同学一起对着微物镜做毕业设计。这只是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祝连庆所带学生“泡实验室”的缩影。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祝连庆,是“精密仪器及机械”北京市重点学科带头人。他要求学生业余时间要多泡在实验室做课题,提高实践、科研能力。
计算机学院的实验室全天24小时对学生开放。从2002年开始,实验室每年举行程序设计竞赛。一批又一批优秀本科生被选拔进入实验室,在老师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发,并在Intel(中国)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屡屡获奖。
创新有了,还要把创新成果转化出来投放到市场中。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一个占地6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已建成。学生创业项目将在这里得到“孵化”。
机器人,三获足球世界杯冠军
最近3周,机电学院学生谢鹏程一下课就“钻进”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就连周末也待在这里,有时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累了,就把几条凳子一拼当“床铺”,倒头就睡。
这么“废寝忘食”地待在实践基地里是为什么?原来,还有一个多月,谢鹏程和队友就要带着学校里的足球机器人,去巴西参加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比赛。比赛前,队员们每晚都在实验室里,不到12时不回宿舍。有的队员还把行军床搬到实验场地,通宵达旦地操练。
“找球、找球!”“试试向后摔倒能不能站起来?”“脑袋上的摄像头歪了,正一正。”……走进清河校区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一座小型足球场映入眼帘。场地南侧,一个身高不足一米的小机器人正忙着踢球。谢鹏程和同伴站在场外盯着机器人的一举一动。小机器人转动脑袋,摄像头就是它的眼睛,转到左边,再转到右边,发现球了!迈左脚、再迈右脚,小机器人朝着球的方向“跑去”,正要“射门”时却不小心摔倒了。记者刚想上前把它扶起来,却发现它已经双手撑地自己站了起来。
没有遥控器,小机器人是怎么完成这一连串动作的?队长任凯科揭开了谜底:“这些都是我们编好的程序。将各项指令编成代码后,它会自己完成动作。”
在这之前,足球机器人Water队已参加了4次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型组比赛,其中3次获冠军,1次获亚军。任凯科说,操控足球机器人要用到硬件、软件、控制、视觉、电子等各领域知识。整个设计过程中,团队会遇到很多“槛儿”。除了问老师外,队员们还要去图书馆借书查资料、在网上找解决方案。
“以赛促学”是学校的又一特色。自从2006年涉足机器人足球,学校高度重视这项研究,不仅做好关键大赛的准备及动员工作,还在平时教学中普及科技创新知识,通过举办各类学术创新比赛,锻炼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特殊人才,制定特殊培养方案
计算机学院2011级本科生季逸超,日前获得第28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这名差点因挂科过多而被退学的大三学生,因科研创业表现突出获得北京青年的最高荣誉。
“90后”季逸超,2012年、2013年接连入选福布斯“中美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他是iPhone下载量最大的个人开发浏览器——猛犸浏览器的发明者。作为“巅峰实验室”创始人,他20岁时收入已近百万元。
计算机学院领导得知季逸超因创业影响学业后,收回退学警示,并花了半年时间和多个学院沟通,为这位大学生CEO制定了一份特殊人才培养方案。季逸超想学什么学科,可以单独申请,学校会安排相应教授上课。而且他所上的每门学科都由3人组成,领头教师为教授级别,以保证上课质量。他的考试也跟一般学生不一样,公共课是开放式问答题,专业课实行答辩制。除上课外,其他时间他都可在校外度过。
季逸超说,他的成功和学校量身定制的特殊人才培养方案密不可分。如果按常规,他需要在学校与同学一起一节节听课,应付各类考试。但学校支持他的创业梦想,为他制定了一套学习和创业的培养方案。从大二开始,他就拥有了自己的“定制课程”——上课实行预约制。
季逸超只是学校特殊人才培养的典型。学生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学校会组织相应专业的教授组成鉴定委员会对其进行鉴定。通过鉴定者即可享受“特殊培养”政策,享受“吃小灶”待遇。
许宝杰表示,卓越人才的培养和环境的支持密不可分。特殊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制,特殊人才在综合创新实践方面的能力可替代实践环节。“特殊人才培养方案”将成为一种模式保留下来。以后遇到合适的学生,学校还会按照这种方式培养。
招办主任杜世智介绍: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实行大类招生
北信科今年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2730人,其中面向北京招收1390人,包括理科一批576人、理科二批668人、文科一批30人、文科二批116人。
http://d1.sina.com.cn/201405/20/552391_jiaoyuneiyezuoce.jpg
学校今年在招生专业上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实行大类招生。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3个专业,从今年开始实行大类招生。新生入校时不分专业,前3个学期主要学习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再根据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及对专业的了解情况,重新分流到3个专业学习。这为学生提供了第二次慎重选专业的机会。
学校在分专业录取时,分数优先,兼顾志愿,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满足考生的志愿。在考生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将参照外语、数学和语文3科的分数情况进行分专业的录取。学校在国家政策加分方面是“一加到底”,投档和分专业时都承认加分。
学校在北京既有一批次招生专业,也有二批次招生专业,考生要分清楚。虽然学校每年录取分数线情况不一样,但是也有一定规律。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微博]可参考往年录取情况。
在大一或大二学年结束时,学生可以转专业,每人有一次机会。二本专业学生可往一本专业转,一本专业学生也可往二本专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