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辅导资料 >

中学综合素质章节复习:第四章第六节(2)(5)

2013-05-28 
中学综合素质复习资料:4.6中国文学

  2.“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文学

  (1)文学作品的“三突出”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都要突现阶级斗争这个“纲”,文学作品都要实行“三突出”.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造成了文学创作的公式化,导致了文学作品的机械化、单一化、僵硬化,严重扼杀了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2)八个“样板戏”

  这一时期,文艺舞台上只能上演八个“样板戏”: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之后又推出了现代京剧《龙江颂》、《平原作战》和《杜鹃山》。

  (3)小说

  这一时期,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小说是浩然的《金光大道》和黎汝清的《海岛女民兵》,这两部作品虽然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生活积累.但由于作者受时代的影响.其作品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极“左”的时代印记。

  在极“左”政策的统治下,张扬描写爱国知识分子爱情小说的《第二次握手》以及张宝瑞描写国共两党隐蔽战线斗争的《一只绣花鞋》等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问广为流传。

  (4)天安门诗抄

  1976年清明节期间。首都人民以革命大无畏的精神,冲破“四人帮“的重重禁令,写了成千上万的诗词,沉痛悼念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童怀周(集体)将这些张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或在天安门广场上朗诵过的诗歌选编成《天安门诗抄》,收入了600余篇诗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