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
A.糖皮质激素
B.脾切除
C.免疫抑制剂
D.输血
E.抗感染
参考答案:A
解析:
ITP患者,首选药物为糖皮质激素,近期有效率约为80%。其作用是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减少血小板相关抗体生存及减轻抗原抗体反应,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并阻滞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血小板,刺激骨髓造血及血小板外周的释放。
2.某女青年反复出现皮肤瘀点,并有鼻衄、月经过多,近来出现贫血、脾大,血小板30×109/L,错误的护理措施是
A.适当限制活动
B.预防各种创伤
C.尽量减少肌肉注射
D.鼻腔内血痂应剥去
E.高蛋白、高维生素低渣饮食
参考答案:D
解析:
血小板30×109/L时,机体有自发性出血倾向,应限制活动,以防止各种创伤及内脏出血,应尽量减少注射,且注射后应长时间按压注射部位,以防发生皮下出血,鼻腔内血痂不应剥去,如影响呼吸可用石蜡油润湿后自行脱离,亦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骚抓皮肤、勿用牙签剔牙,以防出血。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治疗首选
A.激素治疗
B.抗生素治疗
C.免疫抑制剂
D.输血
E.脾切除
参考答案:A
解析:
糖皮质激素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首选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及阻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血小板(主要是脾、肝),并降低血管壁通透性。
4.7岁,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口腔、鼻腔、双下肢等有多处黏膜出血,今晨呕吐一次。通常血小板测定指标多少应警惕有出血可能
A.5×109/L以下
B.10×109/L以下
C.15×109/L以下
D.20×109/L以下
E.25×109/L以下
参考答案:D
解析:
通常血小板测定在20×109/L以下应警惕有出血可能
5.骨髓穿刺时,护士所做的哪项准备不妥
A.术前做普鲁卡因皮试
B.嘱病人侧卧位,选髂前上棘为穿刺点
C.术后平卧休息4h
D.穿刺当日嘱病人不要沐浴
E.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参考答案:B
解析:
选髂前上棘为穿刺点进行骨髓穿刺时应采取仰卧位;选髂后上棘为穿刺点进行骨髓穿刺时应采取侧卧位。
6.张先生,急性高热、苍白和出血。最能提示病人为急性白血病的是
A.肝、脾肿大
B.四肢关节痛
C.皮肤结节
D.胸骨疼痛
E.黏膜损害
参考答案:A
解析:
高热(感染)、苍白(贫血)、出血是急性白血病三大症候群,第四症候群是白血病细胞浸润,主要表现在肝、脾、淋巴结肿大,四肢关节痛、骨骼疼痛(胸骨下段压痛)。其中肝、脾、淋巴结肿大具有特征性。
7.环磷酰胺的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
A.心脏损害
B.关节痛
C.胃肠道反应
D.出血性膀胱炎
E.口腔溃疡
参考答案:D
解析:
环磷酰胺是目前最常用的细胞毒药物,副作用有骨髓抑制、中毒性肝炎、出血性膀胱炎及脱发,并可出现性腺抑制(尤其男性)。
8.下列关于白血病的描述中不妥的是
A.白血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
B.白血病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C.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D.多数有肝、脾、淋巴结的肿大
E.骨髓象可见幼稚细胞,外周血中不见幼稚细胞
参考答案:E
9.我国成人最多见的急性白血病是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参考答案:C
解析:
我国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类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就是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0.某白血病病人,出现高热39℃,有咳嗽、咳痰、抽搐一次,目前最适合的降温措施是
A.遵医嘱给抗生素
B.遵医嘱给退热药
C.乙醇擦浴
D.大血管处放冰袋
E.冰水灌肠
参考答案:D
解析:
白血病病人高热时,最适宜的降温措施是冰袋降温。白血病病人血小板降低有出血倾向,酒精擦浴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可能造成出血;冰水灌肠属于侵入性操作,如操作不当,可能损伤肠黏膜导致出血。
11.脑膜白血病症状的出现多见于
A.潜伏期
B.发作初期
C.极期
D.缓解期
E.晚期
参考答案:D
解析:
白血病人血中白血病细胞无处不在,包括卵巢、睾丸、高级神经系统,当采用某种有效化疗后,血中白血病细胞已大大的被消灭,白血病细胞数从1012降至108~109,但这些药物不能进入卵巢、睾丸及高级神经系统(称为白血病细胞的庇护所)。尤其高级神经系统包括脑膜在内的白血病细胞大大增殖,致颅内压增加,表现突然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脑膜白血病症状,此时正是全身症征缓解期。
12.能引起周围神经炎的药物是
A.环磷酰胺
B.柔红霉素
C.甲氨蝶呤
D.长春新碱
E.全反式维甲酸
参考答案:D
13.能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是
A.环磷酰胺
B.柔红霉素
C.甲氨蝶呤
D.长春新碱
E.全反式维甲酸
参考答案:A
14.心脏毒性最强的药物是
A.环磷酰胺
B.柔红霉素
C.甲氨蝶呤
D.长春新碱
E.全反式维甲酸
参考答案:B
15.其毒性可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的是
A.环磷酰胺
B.柔红霉素
C.甲氨蝶呤
D.长春新碱
E.全反式维甲酸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