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法考试 > 复习指导 > 卷一 >

2013年司考练习题六--法的本体

2013-04-06 

  法的本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关于法的规范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道德虽然也是规范,但不具有社会规范性

  B.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针对行为而设立的

  C.《民法通则》的适用对象是特定的人

  D.某市人民法院针对某一刑事案件所作的民事判决书是可以反复适用的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道德虽然也是规范,具有社会规范性,故选项A错误;《民法通则》的适用对象是不特定的人,故选项C错误;某市人民法院针对某一刑事案件所作的民事判决书只能针对该特定案件适用一次,故选项D错误

  2.法官甲和法官乙就法律责任的有关内容展开讨论。法官甲的论点是:①违法行为和违约行为是最主要、最基本的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和根据,但不是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的全部情况。②"免责"也不能混同为"证成"。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并不意味着特定的违法行为是合理的、法律允许的或法律不管的。③责任自负原则也不是绝对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社会利益保护的需要,会产生责任的转移承担问题。

  法官乙的论点是:①法律责任是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条件而强制性地分配给某些社会成员的一种负担。②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为免除法律责任的条件。③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实际上是公平观念、公正观念在归责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对上述论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法官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法官甲的论点③和法官乙的论点③

  C.法官甲的论点①和法官乙的论点①

  D.法官乙的论点②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这类题目比较费时间,头脑要清楚,要注意的是先弄请每个论点的正确与否,再弄清每个选项正确与否"免责"同"无责任"或"不负责任"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不能把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精神失常、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不负法律责任的条件当作免除法律责任的条件因此法官乙的论点②不正确,D项错误另外,违法行为和违约行为是最主要、最基本的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和根据,但不是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的全部情况,其他如法律规定也能够引起对法律责任的追究

  3.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放鞭炮,玩烟花使得这个节日更加丰富多彩,然而对于城市中的烟花爆竹的燃放规定却一直充满着争论。北京在1993年制定了《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在市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当年政府发动了强大的宣传攻势,除夕夜数十万人上街监视,效果十分显著,但是之后违反这一法规的人越来越多,有逐渐回头的趋势。2005年北京市对这一规定进行了修改,将全面禁止改成了限放,在特定区域和特定时间可以燃放。对于这一变化社会各界持赞成态度,在"禁改限"的第一年无重大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这个规定的变化所反映的关于法律作用的描述,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有其固有的弱点,法律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B.法律只要一经制定,便可以达到它预先设定的效果,不需要依赖其他社会因素的配合

  C.法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中有重要的影响力,成为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

  D.当社会形势发生变化后,法律便会失去作用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这个案例主要反映了法律的有限性和局限性法律并不是万能的,而是有其固有的弱点的,法律作为众多社会规范、社会调整手段的一种是不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要使法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社会作用,营造一种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秩序还有赖于其他社会因素的配合,比如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文化、教育等,仅仅依靠法律本身其法律作用是很难实际发挥的,因而B选项错误在现代社会中,法治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治道,法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中有重要的影响力,成为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这句话本身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就本案例而言,C选项不能入选社会形势发生变化后,只是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影响法律作用的发挥,法律是不会完全失去作用的,该选项本身表述有错误,所以D项错误

  4.《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关于该条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条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则

  B.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C.该条规定属于法律规则中的授权性规则

  D.该条规则将体现了法对人们的行为的强制和引导的功能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该条规定属于法律规则中的授权性规则属于义务性规则

  5.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A.假定条件也称为"条件"或"条件假设",是法律规则中关于适用该规则的条件的假定

  B.行为模式是指法律关于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的规定

  C.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在法律条文中是不可以省略的

  D.假定条件在法律条文中可以省略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以及假定条件在法律条文中均可省略,故选项C表达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6.下列哪些选项不形成法律关系?( )

  A.研究生谈某与大学四年级的黄某租房同居

  B.小但欠老何赌博款1200元

  C.自律师对盖工程师说他要去抢银行

  D.小方贩卖黄色光碟的行为

  正确答案:ABC 解题思路:通过实例来理解法律关系,注意法律关系由于法律调整而形成对"研究生谈某与大学四年级的黄某租房同居"、"小但欠老和赌博款1200元"法律没有予以调整;"自律师对盖工程师说他要去抢银行"仅仅表示了某种思想,不是法律调整的对象

  7.一位西方法学家提出,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关于这一观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

  A.该观点与自然法学的基本理论是一致的

  B.该观点是对分析实证法学的一种反动

  C.该观点对法律抱有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

  D.根据该观点,法律主要通过司法实践活动得到不断发展

  正确答案:BCD 解题思路:该观点是美国法官霍姆斯的观点他是现实主义法学的代表人物,其名言也与自然法学理论并不一致,因此,A项错误

  8.下列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

  A.无论现代法律还是古代法律,都不直接调整人的思想,不直接对人的意识、观念发生影响

  B.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认为法律的安定性是法律的第一项使命

  C.法律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共识

  D.强制性是法律固有盼特征,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强制性

  正确答案:AD 解题思路:现代法律与古代法律的不同之处在于,现代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不直接调整人的思想,不直接对人的意识、观念发生影响;法律具有强制性,但强制性不是法律所独有的

  9.下列哪些选项的表述不属于法律责任的范畴?( )

  A.赵二骑自行车将路人甲撞伤,主动赔偿医药费3000元

  B.张三期末考试作弊被学校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C.仲裁庭裁决李四偿还拖欠工程款208万元

  D.王五因参与聚众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7天

  正确答案:ABC 解题思路:法律责任要求由国家特定机关实施、违法者被动承担和惩罚性而非补偿性三点特征A项是补偿性而非惩罚性;B项根本不存在违法行为;C项虽存在违法行为,但是并不是由特定国家机关而是由民间的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所以此三项均不是法律责任D项符合法律责任的特征,所以为法律责任

  10.关于法律规则、法律条文的描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法律规则是对人们行为自由的认可与对人们行为责任的认定

  B.一个法律条文反映了一条完整的法律规则

  C.离开了法律,法律规则也就不复存在,法律规则只有在整体的法律中方能显示其具体内容,表现出存在意义

  D.非规范性法律条文在整个法律体系中不起作用

  正确答案:AC 解题思路:法律规则是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构成有时候一个法律条文仅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或者某几个要素非规范性条文虽然不规定法律规则的要素,但是它确定一些技术性的要素,诸如生效、废止时间,并不是说不起任何作用,所以BD选项是错误的,因为本题是多项选择,所以正确答案是AC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包括四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或哪些?( )

  A.神意论认为法是由神创造的,是神的理性和意志

  B.社会控制论强调法律或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是以制裁作为保证的一种命令,是政治优势者的命令;法律和道德是无关的,至少没有必然的联系

  C.理性论把法理鳃为一种理想、一种价值、一种道德,认为存在着一种高于实在法,并指导实在法的普遍原则,即自然法,是宇宙运行不变之自然法则

  D.民族精神论认为法律像语言、风俗、政治体制一样,具有民族特性,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只有"民族精神"或"民族意识"才是实在法的真正创造者;每个民族的共同信念才是法律的真正渊源

  正确答案:ACD 解题思路:法的本质的各种学说规范论强调法律或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是以制裁作为保证的一种命令,是政治优势者的命令;法律和道德是无关的,至少没有必然的联系社会控制论以社会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法律现象,注重探讨法律在社会中的实际运作,把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研究法律与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法律的社会目的和效果

  12.我国法律规定,戒严期间,国家可以在戒严地区内实行通讯管制。对于此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或哪些?( )

  A.该规定同宪法规定的通信自由不符,同上位法相抵触无效

  B.该规定体现了法的秩序价值

  C.该规定说明了法的价值冲突时,秩序具有优先性

  D.该规定说明了法的价值之间可能相互冲突

  正确答案:BD 解题思路:法的价值之间可能是相互冲突的,在戒严的情况下,秩序是法律更为看重的价值,因此相应地限制自由是正当的但是并不是在所有的价值冲突时秩序都具有优先性

  13.关于西方的社会法学派,下列哪一或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美国的庞德认为法律是一种社会控制的制度,是依照一批在司法和行政过程中使用的权威性法令来实施的高度专门形式的社会控制

  B.美国的富勒更多的是把自然法看成是提供一种方法的理论,而这种方法是法律程序为达到某种社会组织形式的目的所必须运用的

  C.奥地利法学家埃和希指出法的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法学或判决,而在社会本身

  D.法国的狄骥通过把法律与"社会连带关系"联系起来,进而说明法律的本质问题

  正确答案:ACD 解题思路:法律本质方面的具体知识富勒是西方新自然法学的代表人物

  14.关于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下面描述中正确的有哪一或哪些?( )

  A.著名行政法教授高某将我国现行的各项行政法律法规依照自己的逻辑体系编辑成册用于课堂教学,该行为不属于法律汇编

  B.司法部将2009年新制定的法律法规排列汇编后出版,供人们学习和研究之用,该行为不是法律汇编

  C.某著名民法教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后,综合法国和德国民法典的优点同时又结合我国实际出版了自己的学术著作《中国民法典》,学术界反映强烈,该行为属于法律编纂

  D.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物权法、侵权行为法等民事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进行全面整理,删除重复规定,对冲突的规定进行了重新解释,对整个体例也进行重新编排,制定出《中国民法典》,该行为属于法律编纂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法律编纂只能是立法机关的行为,实质是制定法律,而法律汇编没有产生新的规范,不是国家的立法活动,仅仅是一项技术意义上的工作所以只有D项是正确的

  15.关于法的要素或法的模式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或哪些?( )

  A.英国学者奥斯丁最早提出对法律进行要素分析并概括出较系统的法的模式理论

  B.命令模式论主张,法律是无限主权者的命令,这种命令对于权力对象来说就是义务,不履行义务就会受到制裁或面临被制裁的危险

  C.规则模式论由哈特提出,其将法律视为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两类要素结合而形成的规则体系

  D.美国学者德沃金提出律令-技术-理想模式论,其认为法是由律令、技术和理想三种要素或成分组成

  正确答案:ABC 解题思路:提出律令-技术-理想模式论认为法是由律令、技术和理想三种要素或成分组成是庞德,故选项D错误

  四、论述题:要求应试人员根据试题所提供的材料,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理论进行分析和论述。论述题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语言流畅、逻辑严谨、表述准确。

  16.一个由4人组成的探险小组正在一个山洞里考察时,洞口突然崩塌。探险小组通过手机与外面取得了联系,救援队、地质专家和生理专家等迅速赶来。经过测量和研究,地质专家告诉被困在洞内的探险人员,打开洞口需要10天的时间。探险人员问外面的生理专家,说他们没有带任何食物,能够活多少天,生理专家说最多7天;洞里的人又问,如果杀死其中的一个人,其他三个人吃死者的肉,能够活到洞口被打开吗?生理学家极不情愿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这以后,洞里的人就再也没有和外面联系了。第10天,洞口被打开了,有3个人还活着。原来,这4个人在洞内进行了抓阄,3个幸运者将抽到那个死亡之签的人杀死并把他的肉给吃了。这3个人身体恢复后,被送上了法庭。对此如何处理,几个信奉不同法学流派的法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你认为信奉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自然法学、社会法学的法官将分别如何进行阐述?

  正确答案:

  信奉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法官认为;应严格遵循法律条文,不应有特例,只要是故意杀人,就应该问罪、处罚。信奉自然法学的法官则认为,探险人员被困在山洞里,与外界隔绝,不应再适用人类社会的法律,而应根据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也就是他们吃掉同伴和我们平时吃其他的动物一样,不应该处罚。法律是人的理性的体现,这4个人在洞内进行了抓阎表明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达成了社会协议。而信奉社会法学的法官会认为,这一案件应该听听社会民众的意见,不妨搞一个民意调查,看看大多数人的意见怎么样;处理时要考虑法律的社会效果,因而不应该处罚或减轻处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