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
大纲要求
1、掌握城市化的含义
2、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掌握)
1、城市化含义
城市化是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社会发展的世界性现象,世界各国先后开始从以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社会,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
意义:探索城市化发展的普遍规律,预测其发展前景,对确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以及制定相应的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复杂过程。对城市化过程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理解,归纳起来有社会学的、人口学的、经济学的和地理学的不同概念。
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过程,它意味着人们不断被吸收到城市中,并被纳入城市的社会组织中去,而且还意味着随城市发展而出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不断强化。
人口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和集中的过程。两种方式:一是人口集中场所(既城市地区)数量的增加;二是每个城市地区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
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离开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产生空间聚集的过程。
地理学角度:城市化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专业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农业甚至未开发区形成新的城市,以及已有城市向外围的扩展。
定义:城市化通常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二层含义:人口集中过程和景观转变过程
城市化既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又是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产业转化为非农业产业,以及社区结构和空间形态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扩散过程。城市化还应包括原有市区的结构重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更新、环境的改善等。
2、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
普遍接受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指标)
计算公式:PU=U/P
其中:PU--城市化水平
U--城镇人口
P--总人口
不同国家对城镇人口统计标准的设定不同,往往缺乏可比性。
3、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1)初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以下):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工业生产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2)中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到70%之间):工业基础已经比较雄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
(3)稳定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到90%之间):为了保持社会必须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转化趋于停止。
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表明,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时,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由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18%增长到了2001年的37.7%,因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正处在这一加速发展阶段。
(二)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熟悉)
1、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2、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国际上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三)城市化与社会发展(熟悉)
1、城市化进程本身是社会发展过程
2、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互相作用和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境质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取向、人际关系发生积极变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作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3、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关于现代化社会指标的研究表明,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