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黄体功能不全者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频发;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长达9~10日,多发生于产后或流产后。(已婚病例可伴宫颈糜烂但不影响诊断)
442.诊断性刮宫(可行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有助于止血及明确诊断,确定有无排卵或黄体功能,月经来潮6小时内诊刮,无排卵性功血子宫内膜呈增生性改变,确定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于月经周期第5~6日诊刮,增生期与分泌期内膜共存即可确诊。
443.排卵期出血是由于雌孕激素水平均较低,导致子宫由于不能支持增生了的内膜发生的出血,多为排卵时,即月经周期的中间时期出现少量出血。
444.无排卵性功血治疗原则为止血、调周期,青春期促排卵,围绝经期不需要促进排卵。
445.纠正贫血可采用止血措施,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与劳累,但不宜快速大量输血。
446.正确使用性激素不属于支持疗法的内容。
447.痛经是指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腹胀伴腰酸及其他不适,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
448.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其发生可能与月经期子宫内膜释放前列腺素增多有关。
449.原发性痛经主要症状是月经期下腹痛。月经来潮前12小时出现疼痛,月经第l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逐渐缓解,疼痛呈痉挛性,可伴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不伴有经量异常及其他症状。
450.继发性痛经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痛经。
451.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和临床学特征起至绝经l年内的期间,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l年。
452.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是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453.雌激素下降相关征象有:潮热、出汗(特征性症、最常见)、阵发心动过速、阴道干燥,阴道壁变薄、分泌物减少、尿急、尿失禁,生殖器官萎缩,易发生膀胱,性功能下降。
454.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疼痛程度与病灶大小不成正比。也可引起性交疼痛或肛门处坠痛。
455.痛经在经前l~2日天始,经期第1日最重,以后逐渐减轻,至月经干净时消失。偶有痛经与月经周期不同步者。
456.性激素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制雌激素合成,抑制排卵,造成暂时闭经,称假绝经疗法。
457.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妊娠可缓解症状,因妊娠期病变组织坏死。
458.子宫脱垂患者的慢性疼痛与子宫位置改变牵拉韧带和盆腔充血、阴道前后壁膨出有关。
459.指导病人选择大小适宜的子宫托,每日晨起置入,睡前取出,久置不取可压迫生殖道导致糜烂、溃疡。
460.子宫脱垂的预防最重要,提倡科学接生,做产后保健操,避免产后过早体力劳动及蹲位,执行妇女劳保条例;注意加强营养,使用子宫托者每3~4个月随访l次。
461.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或脱出,当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称子宫脱垂。
462.子宫脱垂患者手术后应采取的体位是平卧位。术后卧床7~10天为宜。
463.产后腹压增加也可诱发子宫脱垂。
464.分娩损伤是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预防的主要措施是科学接生和产褥期保健。
465.子宫脱垂患者可有腰背酸痛,蹲位、活动及重体力劳动后加重。
466.子宫自阴道脱出可致子宫充血和分泌物增多。
467.子宫脱垂伴有膀胱、尿道膨出者易发生排尿困难,伴有直肠膨出可有便秘及排便困难。
468.Ⅰ度轻型子宫脱垂是指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到处女膜缘。
469.Ⅰ度重型子宫脱垂宫颈外口已达到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子宫颈。
470.Ⅱ度轻型子宫脱垂: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
471.Ⅱ度重型子宫脱垂:宫颈和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
472.Ⅲ度子宫脱垂:子宫颈及子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473.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常见,好发于产后3~4周。
474.急性乳腺炎病因是哺乳期妇女产后抵抗力下降、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
475.急性乳腺炎致病菌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
476.急性乳腺炎临床表现是乳房疼痛,肿胀,局部出现压痛性肿块,患者可出现高热、寒颤、脉搏加快,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局部出现波动性提示形成乳房脓肿。
477.乳房深部脓肿的诊断依据就是穿刺抽到脓液。
478.急性乳腺炎早期治疗患乳停止哺乳并排空乳汁,用宽松的胸罩托起乳房,减轻疼痛和肿胀;局部热敷或理疗、外服中草药,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有乳瘘者断乳。
479.急性乳腺炎形成脓肿后治疗措施是脓肿切开排脓。
480.急性乳腺炎抗生素抗感染选择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