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各位朋友到这里参观瞻仰、旅游观光。129师司令部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129师司令部旧址、将军岭和129师陈列馆三部分,总占地面积340亩。1982年7月,省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中宣部将其颂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我们面前的广场就是129师司令部旧址广场,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分为上广场和下广场两部分。下广场中央的这面石制红旗,象征着129师将士浴血太行、抵御敌寇的军魂永存,象征着涉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跟时代脉搏,建设美丽家园的拼搏精神。她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永远激励着涉县人民自强不息,永往直前。
广场中央矗立着名为"刘邓和他的战友们"6位将帅铜像,从左起分别是蔡树藩、徐向前、邓小平、刘伯承、李达、黄镇。你看,刘伯承雄韬大略、深谋远虑;邓小平运筹帷幄、高瞻远瞩;徐向前深着坚毅、刚强果断;蔡树藩英勇无畏;李达足智多谋;黄镇儒雅稳重。这组雕塑成功地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的光辉形象,充分表现了他们神态各异、雍容大度、稳操胜券的精神面貌和各具特色的个性。广场南边墙上是一组长54米、名为"太行烽火"的石质浮雕,从不同角度和各个侧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29师将士立足太行,驻涉6个的战斗、生产、生活场景。上、下广场以12个台阶相连,这12个台阶分为三组,第一组1个,第二组2个,第三组9个,象征129师。
129师司令部旧址有下、上、后三个四合院,占地面积1834平方米。抗战爆发后,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的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展开了创建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艰苦卓越的伟大斗争,从1940年6月进驻涉县,到1945年12月离开,在涉县驻扎6年之久,可以说,129师在8年抗战中,最艰苦的时期是在涉县度过的。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司令部旧址下院,门前有5条相连的石砌小坡,当年129师司令部代号"五加坡"就由此而得名。迎面看到的是"革命旧址分布图",涉县地形复杂,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称"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抗战时期,曾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单位长期驻扎在涉县,留下了很多革命旧址,如129师司令部旧址、政治部旧址、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冀南银行总行旧址、陕北广播电台旧址、西达兵工厂旧址、温村会议旧址等,现在有不少革命旧址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下院现存有司令部会议室,司令部办公室,刘伯承、李达、张廷发、何正文等师首长的宿办室和原状陈列。院中这两棵丁香树和紫荆树,是当年刘伯承、邓小平、李达三位首长亲手栽种的。文革时期,邓小平蒙冤受屈,这两棵树也将被砍掉,赤岸村武委会主任张义库同志为保护这两棵珍贵的树,就先把它们移栽到自己家院,1979年司令部旧址正式对外开放时,张义库同志又把这两棵树移到这儿。曾有人为这两棵树题诗一首:
几经风霜迎春来,百般红紫争艳开。
问伊哪得香如许,道是将帅亲手栽。
抗战时期,涉县是晋冀鲁豫边区的腹心地、首府县,地处华北抗战前哨,是华北抗战的战略要地,而这三座农家四合院就是根据地的心脏。在这里,刘、邓等首长组织召开过许多决策性会议,制定发布过许多有关边区巩固和发展的大政方针,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大小战役、战斗3100多次,抗击歼灭了40多万日伪军,收复了198个县城,解放了大半个中国,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拉开了解放战斗战略大决战的序幕,部队从挺进太行时的9000多人发展壮大到30万正规军、40万地方部队,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从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一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2位元帅、3位大将、18名上将、48名中将、295名少将。建国后,先后有近百名129师老领导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这块红色热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的摇篮"。
在刘伯承师长办公室内,陈列着一把老式坐椅,当地人称为"栲栳圈椅",这是当年刘师长制定平汉战役作战计划时坐过的一把椅子。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加紧****内战活动,为保护抗战胜利果实,揭穿******内战阴谋,支持毛泽东主席等人在重庆的谈判,晋冀鲁豫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进行上党战役。战役从9月10日开始,到10月12日胜利结束,共歼******13个师35000余人,沉重打击了蒋介石的反动气焰,迫使他不得不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主张,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然而,"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便撕毁协定,加紧扩大内战规模,直接用于进攻解放区的兵力已增达80万人。因此,党中央、毛泽东指示刘、邓组织以邯郸为主战场的平汉战役。为运筹粉碎蒋军沿平汉路进犯的作战部署,刘伯承刚从上党前线回到司令部驻地赤岸村,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大战前夕,刘师长为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于思考制定作战计划和战略部署,遂迁出司令部大院,单独住在赤岸村武委会主任张义库同志家里。为了首长工作方便,张义库便把家中仅有的这把栲栳圈椅子搬到刘师长屋里。这种椅子不仅有倾斜的靠背,而且还有半椭圆形的扶手,坐上去既方便又舒适。刘伯承师长坐在这把椅子上,几乎每天都通宵达旦的伏案工作。刘师长除早饭后披上大衣到外边转转外,其它时间则全呆在屋里,饭菜也由警卫员送来。他困了,就把双臂放在椅子扶手上,身子向后靠一会儿,稍加休息,然后又继续工作,一连几天都是和衣就寝,从不接见外人,只有邓小平政委每天来和他共商军机大事,共同签发有关命令的指示。《关于平汉作战部署给一、二纵队首长的指示》和《平汉战役的战术指示》等重要文件,就是坐在这把椅子上完成的。后来司令部撤走后,张义库同志便把椅子珍藏起来,文革时埋在干草堆里小心加以保护,1979年司令部旧址对外开放后,他就把这把椅子无偿捐献给我馆。它是人民缅怀刘帅功绩,了解平汉战役史实的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
关于刘伯承办公室,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1941年,129师要举办一次全师运动会,师运会开始前师部决定请抗大文工团来凑凑热闹,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和抗大文工团著名演员傅涯早就相爱了,只因傅涯的哥哥有特务嫌疑,所以组织上对他们的结婚申请迟迟没有批准。在清漳河畔临时搭起的露天剧场里,傅涯扮演《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小姑,完全进入角色,演到伤心时,更是热泪盈眶,泣不成语,台下的陈赓深深地被她精湛的表演艺术所感染,禁不住热泪滚滚,这活生生的一幕全被邓小平政委看在眼里,演出结束后,邓政委立即向上级请示,由于邓政委亲自保媒,陈赓和傅涯当晚就在这个屋子里完婚。这段感人的故事后来在太行区一直传为佳话。
上院和后院是前后连通的两座院落,大门匾额上"刘邓旧居"四个字是1994年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亲笔题写。前院有李雪峰宿办室、张磐石宿办室、刘伯承遗物陈列室、黄镇遗物陈列室,分别陈列着老一辈革命家生前用过的办公、生活用品,留下的手卷墨迹和照片等,从不同侧面真实地反映了这些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艺术家辉煌灿烂的一生。后院现存有刘伯承、邓小平、太行区党委书记赖若愚的宿办室,还有人把后院叫做129家属院,邓小平的大女儿邓琳(1941年)和二女儿邓楠(1945年)就出生在这里。南房5间原为司令部作战处办公室,后改设为太行木刻版画展室,室内陈列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部队文艺工作者所创作的木刻版画,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太行军民在艰苦岁月里抗击敌顽、生产自救、发动群众、壮大队伍、建立政权等各个方面的斗争生活场景。赖若愚宿办室窗下有一个被岁月磨得光溜溜的小石桌,据到此参观的原129师的老首长介绍说,当年邓小平同志晚上喜欢在这里品茶静坐,思考抗敌大事。
(将军岭简介)
将军岭位于129师司令部旧址西北约百米处,原名庙坡山,从1986年以后,刘伯承、黄镇、徐向前、李达、王新亭、袁子钦、何正文、赵子岳、赵忠、邢崇智等将帅的灵骨陆续安放在山上,在灵骨安放处镌刻了将帅雕像和纪念碑,并建造了刘伯承元帅纪念亭。从此,庙坡山改名"将军岭"。1990年10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将军岭"题写了岭名,为"刘伯承元帅纪念亭"题写了亭名。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在京逝世。遵照他的遗嘱,10月27日,由刘帅子女刘太行、刘太迟、刘雁翎和中央军委办公厅、总参管理局负责同志护送,将刘帅灵骨安放在将军岭第一个129台阶处,并建造了纪念厅,厅中央是花岗岩雕刻的刘帅坐像,雕像左边有一石碑,正面刻着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元帅之部分骨灰葬于此",背面刻着徐向前元帅所作七律诗《悼刘伯承元帅》:"日暮噩耗遍京城,泪雨潇潇天地倾,垂首山川思栋梁,举目九天觅帅星,渊渊韬略成国粹,昭昭青史记殊荣,涂就七言染素娟,十万军帐哭刘公。"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帅在京逝世。遵照他的生前遗嘱,11月9日,他的部分骨灰由直升飞机撒放在将军岭第二个129台阶处。徐帅全身站像立于平台中央,手持望远镜,遥望太行群峰,似尚在指挥千军万马,奔驰疆场,与敌对垒。来源:考试大
1989年12月10日,与涉县人民结上深情厚谊的外交家、艺术家,原129师政治部副主任黄镇将军在京逝世。黄老生前留下遗愿:"生前追随刘伯承元帅挥师太行,浴血奋战;死后心系老区人民,伴随刘帅遗骨回归太行,世世代代同老区人民在一起。"根据他的遗愿,1990年元月14日,他的全部骨灰由其子女护送,安放在将军岭上。刘帅纪念亭后侧,石砌的平台中央立有黄镇将军半身花岗岩雕像。左侧石碑上刻着邓小平所题:"将军不辱使命",背面刻着******所题:"为党为民忠心耿耿,无私无畏正气长存"。像座的四面刻着黄镇将军的生平简介。右侧石碑下面刻着:"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外交家、我党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领导者、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党委黄镇同志永垂不朽",背面刻着著名文艺理论家林默涵所题:"革命先驱,征途未搁丹青笔;艺坛巨匠,遗迹仍留翰墨香"。
1993年2月12日,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129师参谋长李达将军在京逝世,根据他生前遗愿,9月8日,他的全部骨灰由其子女护送,安放在将军岭上。黄镇将军墓地右侧,墓地平台上立有李达将军半身雕塑像,像座的四周刻着他的生平介绍。雕像前左侧石碑上刻着******题词:"多智善谋,功勋卓著。"
1996年4月6日,原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新亭将军的骨灰由其家人护送,安放于涉县将军岭。
1997年3月29日,原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袁子钦将军的骨灰安放在将军岭上。
1997年6月13日,原太行剧团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社会活动家赵子岳同志的骨灰也安放在将军岭上。
2001年5月14日,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长、原129师769团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二、五军区参谋长、第六分区副司令兼参谋长何正文将军的骨灰由家人护送,安放在涉县将军岭上。
2001年10月1日,原河北省省委书记邢崇智的骨灰,由家人护送安放在将军岭上。
2002年4月3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海军原第二水面舰艇学校校长赵忠将军的骨灰,由家人护送安放在将军岭上。
从赤岸村登上将军岭,共有129个台阶,象征129师之意。扶栏踏跺,拾级而上,山腰间横缠一条水渠,这就是1944年129师、边区政府、太行区党委等机关领导、涉县干部群众修建的"漳南大渠",1985年在渠旁竖起了"漳南大渠"纪念碑,碑高12.9米,碑上"漳南大渠"四个大字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原边区政府副主席薄一波同志亲笔题写。渠上有座小桥,名曰"迎宾桥",桥东侧有一影壁,影壁正面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将军岭"三个大字,北面有原边区政府副主席戎子和题词:"牺牲换来胜利,贡献迎来幸福,伟哉雄哉一二九师,勤哉俭哉涉县人民"。桥西侧建有六角思源亭一座,思源亭下漳南渠水垂崖而下,形成人造瀑布。将军岭远山含黛、近水跃金,将军岭上瀑布垂崖,台阶俨然,将帅雕像肃穆庄重,松柏荆棘蔽翳幽深,北有陈列馆,南有司令部旧址,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