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教育学 >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五章 学习迁移

2013-02-24 
第五章 学习迁移

  第五章 学习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由于迁移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习得经验都以各种方式相互联系起来。

  二、迁移的种类

  (一)正迁移与负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而划分的类型。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二)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时问顺序进行的划分。如果是前面的学习影响着后面的学习,则称为顺向迁移。逆向迁移指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使之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

  (三)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四)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五)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可以把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指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改变,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于其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学习中去;顺应性迁移指学习者需要通过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重组性迁移指学习者需要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

  (二)相同要素说

  相同要素即相同的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后来相同要素被改为共同要素,即认为两种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三)经验类化说

  美国心理学家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原理的理解,这一点比相同要素说有所进步。但概括化的经验仅是影响迁移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并不是迁移的全部。

  (四)关系转换说

  格式塔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并通过实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的迁移理论

  (一)认知结构迁移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在他看来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所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包括迁移,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特征则始终都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二)产生式论

  这是辛格莱和安德森提出的迁移理论。他们认为,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迁移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由于先前学习和源问题解决中个体所产生的产生式规则与目标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产生式规则有一定的重叠。

  (三)情境性理论

  这是以格林诺为代表提出的迁移理论。他们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去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

  第三节 为迁移而教

  一、影响迁移的因素

  (一)相似性

  两项学习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的多少决定相似性的大小,如所含共同成分较多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二)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认知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三)学习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学习定势也称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二、为迁移而教

  1.在真实生活中学习。2.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