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过后,大家紧绷的神经不能一下子就这样松懈下来,大家要做好一切准备顺利完成考研的最后一站,如果复试失败,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调剂,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跨考教育李老师认为,八项措施能让大家顺利应对调剂。
1、关注本科就读院校信息
就读的本科院校如果有研究生院,并且有自己报考的相关专业,那就是机会。学校受就业率(含升学率)影响,对自己的本科生是很照顾的,最关键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关政策、变化、名额的信息,考生很容易搞到。相比其他学校的学生
2、关注目标院校新设专业(设置历史较短的专业)
新设专业是最容易产生调剂机会的,不是新设专业实力不行,而是很少有学生知道,这种情况甚至会发生在热门专业中。例如,中央财经大学有三个学院都招收金融学专业,其中的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和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在第一年招生时都出现了调剂的情况。
3、关注校内调剂
校内调剂优于校外调剂,这是公认的原则。部分学校很看重考生的初次选择,对其他学校自主出题阅卷的专业课分数并不信任,遵从先校内再校外两步走调剂的复试策略。所以,这类学校会放宽专业限制,允许跨专业调剂,只是在复试环节把控比较严格,其中北大就是典型。
4、学术硕士调到专业硕士
近两年,调剂成功概率最大的就是从学术硕士调到专业硕士。同样的道理,不是专业硕士不好,而是作为新生事物,大家不了解,加上各校专硕扩招迅猛,空出了不少名额。例如从金融学调到金融硕士,从语言学调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从英语专业调到翻译硕士……
不少科研院所的境遇和冷门专业近似,除了社科院、财科所几个大牛,学生对他们关注度明显不如高等院校。在招生宣传中,这类单位也很低调,加上就业对口性强,有调剂名额也不对外公布。考生可以多看看这类。
5、关注名牌院校的非热门专业
名牌院校不是所有专业都抢手,在调剂成功范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如北理工、哈工大、武汉大学等等的身影。需强调的是,如果自己报考的是34所之一,在调剂的时候首先应该关注其它34所的单位,因为34所的分数线是自主划定,在报考不够火爆或整体初试成绩不理想时,分数线往往低于同地区同学科的国家线,例如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的法学、电子科技大学的经济学都低于当年国家线。
6、跨专业甚至跨学科门类调剂
原则上,调剂要求入学考试统考的两科与所调剂专业的科目完全相同,专业科目相同或相近。但我们也经常看到跨学科甚至跨学科门类调剂成功的,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在工学、经济学中,多出现在法学、史学、哲学、文学、教育学之间。例如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调到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学调到伦理学等。
7、关注"传统困难户"
这么说好像有些不地道,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有很多中西部普通院校的部分专业,常年报不满,甚至通过调剂都招不满,如果同学想好了就是为了拿个文凭,这类院校可以作为兜底的选择。
8、关注科研院所
以上八种方式希望考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推荐阅读:
读书人网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www.reader8.com/exam/gongwu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