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教育硕士 >

2013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训练题二(附答案)

2013-02-16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这是古代(  )教育的特征。
  A.罗马 B.埃及 C.雅典 D.斯巴达
  2.心理学家所说的“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3.教科书不同于其他任何书籍的基本特点是其内容的(  )。
  A.基础性 B.示范性 C.准确性 D.新颖性
  4.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5.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赫尔巴特  D.杜威
  6.心理学家提出的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7.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原则中的(  )。
  A.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B.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8.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学生(  )的转变。
  A.学习态度 B.学习兴趣 C.学习认识 D.学习方式
  9.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称为
  (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10.对自己居室、日用品、服饰等方面按照美的观念做出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属于(  )
  A.感受美 B.鉴赏美 C.创造美 D.领悟美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____的教育。
  2.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的关系。
  3.活动课程作为一种课程类型,其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_________。
  4.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学生的____________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5.苏霍姆村斯基认为_________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是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职业教育
  2.最近发展区
  3.课程标准
  4.教学评价
  5.道德认识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
  1.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我们既要注意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更要注意小环境的影响。
  3.劳动技术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4.在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就是教科书。
  5.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2.班主任在抓好学生集体教育的同时为何还要抓好个别教育?举例说明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全国特级教师丁盛宝在《我是怎样教数学的》中写到:
  平时,我讲授一个新的单元,总要分以下几步走:
  1.先给基础有缺漏的同学补一些过去没有学好的知识,填平他们的知识缺陷,使他们达到班内的平均水平,以利于接受新的知识。
  2.课内讲授新知识时,照顾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水平。
  3.在教了一段时期之后,同学中出现了新的差距。我就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教材的内容,有时把学生分成两组,重新安排课堂座位,进行复式教学。对理解力好的同学一般只要提一提、点一点,由他们自己看书,做题目;而理解力差的同学则由我加强辅导,领着他们一起做题目,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走路。对两个组,我出的题目也是不尽相同的。
  4.在进行复式教学之后,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跟不上,我就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
  5.单元测验后,如还有个别学生跟不上,我就把他们请到办公室来一个一个地进行具体辅导。
  我把这种分层补缺,逐批过关的做法叫做“筛米粉”。学生经过各种不同的“筛子”筛过后,每个同学就都能达到合格的水平了。
  请你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就案例中丁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选择题 
  1.C  2.C  3.A  4.B  5.A  6.C  7.C  8.D  9.B  10.C
  二、填空题 
  1.非认知因素  2.相互促进   3.杜威   4.全面主动发展  5.道德信念
  三、名词解释 
  1.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2.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
  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3.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
  性文件。
  4.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5.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以及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
  四、判断题 
  1.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答:正确。首先,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知识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人类不断积累,继承和创造的结果,而科学技术的积累和继承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其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发挥其扩大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比较集中,对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作出特别的贡献。
  2.我们既要注意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更要注意小环境的影响。
  答:正确。若按环境范围划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域内,人们的大环境通常相差不大,但小环境却千差万别。我们很难改变大环境,但小环境却随个体自身的活动和选择而改变。小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教育者应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环境上,但由于社会的变化不断加快,大环境对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3.劳动技术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答:错误。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
  4.在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就是教科书。
  答:错误。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以,课程的具体表现不仅仅是教科书,它还表现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5.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
  答:错误。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区别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五、论述题 
  1.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及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
  第一,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道德品质与与文化素养的统一,这是反映教育事业价值取向的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第二,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学生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发展,要求在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协调发展,这是对教育对象身上要形成的各种素质极其结构的规定。
  第三,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这是教育目的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的部分。
  2.班主任在抓好学生集体教育的同时为何还要抓好个别教育?举例说明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答: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是紧密联系的。班主任在教育集体时,实际上也就在教育学生个人,而他在做个别学生的教育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集体。所以班主任不仅要精心组织、培养健全的班集体,并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还要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便于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便于系统连贯和深入地做学生个人的思想工作,也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班主任在抓好集体教育的同时,还要同时广泛接触学生个人,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个别教育既包括做后进生的工作,也包括做一般生和先进生的工作,班主任要做好学生个别教育工作,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优秀生典型。
  ②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
  ③做好偶发事件中的个别教育。
  (要结合实例加以扩展说明)
  六、案例分析题 
  答:丁老师在对学生教学中运用“分层补缺,逐批过关”的方法,体现了丁老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巧,他善于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的过程,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漏,运用方法去纠正,体现了一些教育教学规律,具体分析如下:
  (1)遵循了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个别差异性首
  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环境及以展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主选择的方面的影响。其研究对因材施教工作非常重要。
  在班级教学时,教师要同时面对四五十名学生上课。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但他们个别差异是明显存在的。教师传授的教材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技术,只有兼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丁老师认识到学生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以不同的教育内容,顺应了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教学上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分组教学
  丁老师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分组教学,其目的在于克服班级授课条件下难以做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学等缺陷。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因缺乏操作手段和技术,“因材施教”只是作为一条教学原则高悬着。我们用差异教学理论去分析上述案例,可以看到两种有效的操作方式: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
  案例展示的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同时也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3)运用了巩固和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
  丁老师将学习的顺序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相互结合在一起,注重在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因地制宜地解决了棘手的问题。在运用时间策略上也较为恰当。学习一段时间,巩固一段时间,使学习的知识不断得以更新和巩固,符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规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