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神经递质假说认为,AHC发作时脑脊液和尿中5-羟吲哚乙酸增高,即有5-羟色胺能的功能改变(LeDoux等,1995;Saito等,1998)。有些AHC病人用zonisamide使单胺递质的作用加强,则使症状好转。但此递质假说尚待进一步证明。
6、遗传与AHC的关系也受到重视。Nikati等(1992)报道一种常染色体显性AHC,一家系有5例,男患者有染色体平衡易位,即46XY,t(3;9)(p26;q34)。Joutel等(1993)报道量性遗传性偏瘫型偏头痛伴阵发性共济失调,基因位于染色体19。另有一种显性遗传性一过性瘫痪,称为"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塞性脑白质病",基因也位于染色体19的同一部位。这两种病可能是等位基因病,都有一过性偏瘫,其机制可能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基因突变有关。Andermann等(1994)报道一种不典型AHC,称为"良性家族性夜间型交替性偏瘫",生后4~5个月开始屡发夜间交替性偏瘫,氟桂嗪有效。发育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父母双方均有偏头痛史,故认为该病是与偏头痛有关的一种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