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和人品、官品有多大关系,乍一想还真是无法定量分析。“鬼斧神工”如雷政富者,也能官至厅级,看起来似乎仕途与形象关系不大。
有人可不这么认为。苏洵曾有名篇《辨奸论》,指责有人“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并见微知著,断言“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这篇文章是不是出自苏洵的手笔,学术界尚有争议,但一般都认为这篇文章的批评对象,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
据说,王安石显著的外表特征就是不修边幅、邋遢,对洗衣服、洗脸、漱口、洗澡这些生活琐事不怎么上心,外套上经常落下些汤汁油渍啥的,也不清理。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身“屌丝”之相,有点“犀利哥”的风采。他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政事和学问上,尽管看起来不那么“高富帅”,但官声与文名却极高,史书记载说“时人咸谓其贤”。当然了,后来因为党争延宕、变法走样,身后也遭遇了不少非议。这篇《辨奸论》不管是不是苏洵所作,其实都代表了一种声音,那就是王安石以不修边幅“沽名钓誉”。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外表整洁华美不怎么能给仕途名声加分,倒是弄得邋遢一些,反而有可能显得自己顾不上收拾,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古代,领导干部权力来自皇帝,官员升迁与老百姓关系不大,见皇帝时需要沐浴更衣一番,平时上班接见老百姓,自然也就不用太在意形象问题。
但时过境迁,如今,领导干部权力来自人民,接受人民监督,自然就不能不在意群众怎么看自己,不能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很多外国政要都被披露整过容,即便没整过的,也极力经营维护自己的形象,克林顿的俊朗外表、普京的发达肌肉、季莫申科的金发辫子……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都是形象给仕途加分的经典例子。
据《环球人物》杂志报道,有统计表明,近年来官员整容的数量在逐年上升,为的就是让自己看起来更亲民、更年轻、更自信、更有能力。窃以为,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文明进步,官员在意自己的形象,在意群众的评价,总比自己的仕途与群众好恶无关紧要、对群众的看法漠不关心要好得多吧?王安石做官的时候,即便他再邋遢,老百姓觉得再恶心,也左右不了他提拔与否,但今天不同了,民意大如天,形象是门必修课。
近日,就有媒体报道,在由中国市长协会女市长分会、上海交大联合举办的全国女市长研究班上,市长们不光学习如何与媒体沟通,还学习茶艺、插花、化妆等课程,以提升女性领导人的魅力。消息一出,立时有很多人质疑市长学化妆是“不务正业”。笔者倒觉得,人家学学化妆,是在意你的审美,是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要是压根就不在意、不理会公众的看法,对官员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编辑推荐:
2012年海安县事业单位招聘报名时间1月8日至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