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3~60天,平均1~2周。
(一)典型伤寒 典型患者临床表现可分为4期:
1.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病多缓起,体温呈阶梯状上升,于5~7日达39.5℃或以上,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部分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
2.极期 相当于病程第2~3周,其主要表现如下:
(1)高热体温转为稽留高热,一般持续约半个月,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长达1~2月。近年来,由于早期不规律使用抗生素或激素,使得弛张热及不规则热型增多。
(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抓空、昏迷。合并虚性脑膜炎时,可出现脑膜刺激症。
(3)皮疹 约半数患者在病程第一周末于前胸、腹部出现淡红色丘疹(玫瑰疹),直径达2~4mm,压之退色,散在分布,量少,一般仅数个至十数个,多在2~4日内消退。
(4)相对缓脉 20~73%的患者体温高而脉率相对缓慢,部分患者尚可出现重脉。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
(5)肝脾肿大 半数以上病人于起病1周前后脾脏肿大,质软;部分患者肝脏亦肿大,且可伴ALT升高,个别病人出现黄疸。
(6)消化系统症状腹胀、腹部不适、右下腹压痛、便秘或腹泻等…。
3.缓解期 相当于病程第3~4周。体温开始波动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脾脏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4.恢复期 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常旺盛,但体质虚弱,一般约需1个月方全康复。
(二)非典型伤寒
除典型伤寒外,临床偶可见到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及顿挫型等其它临床类型的伤寒。
1.轻型 患者一般症状较轻,体温多在38℃左右,病程短,1~2周即可痊愈。多见于儿童,或发病后早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或已接受过伤寒菌苗注射者。由于轻型患者的病情轻,症状颇不典型,目前又较多见,临床上易至漏诊或误诊。
2.暴发型 起病急,中毒症状重,患者可出现超高热或体温不升,血压降低,出现中毒性心肌火、肠麻痹、休克与出血倾向等。预后凶险。
3.迁延型 起病与典型伤寒相似,但由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发热持续不退,热程可达5周以上,伴有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热程可长达数月之久。
4.逍遥型起病时毒血症状较微,患者可照常工作。部分患者可突然性肠出血或肠穿孔而就医始被发现。
5.顿挫型 起病较急,开始症状典型,但病程极短,于1周左右发热等症状迅速消退而痊愈。
(三)伤寒的复发与再燃
1.再燃 当伤寒患者进入缓解期,体温波动下降,但尚未达到正常时,热度又再次升高,持续5~7天后退热,常无固定症状。
2.复发 患者进入恢复期热退1~3周后,发热等临床表现重又出现,但较初发为轻,病程较短(1~3周)。
(四)并发症
1.肠出血 多见于病程第2~3周,可以大便潜血阳性至大量血便。少量出血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头晕、脉快;大量出血时热度骤降,脉搏细速,体温与脉搏呈现交叉现象,并有头晕、面色苍白、烦燥、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伤寒的病理及病程示意图
2.肠穿孔 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3周。表现为突然右下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脉搏细数、体温暂时下降等,但不久体温又迅速上升并出现腹膜炎征象,肝浊音界减少或消失,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白细胞计数升高。
3.其它尚可并发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肺部感染、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胆囊炎等。